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天风雪下,怜汝独行人。
旅食嗟何晚,寒衣薄过春。
他乡言语拙,失路性情真。
今古悲游子,谁为激入秦。
白话文翻译:
在满天风雪的夜晚,我怜惜你这位独自行走的人。
旅途的饮食何其晚,寒冷的衣衫薄如春日。
在他乡言语笨拙,迷失方向的心情是真实的。
古今皆为游子悲伤,谁能激励你走入秦地?
注释:
- 怜汝:怜惜你,表达对独行者的关心。
- 旅食:旅途中的饮食。
- 嗟:叹息、感叹。
- 寒衣:保暖的衣服。
- 薄过春:比春天的衣服还薄,形容衣服单薄,不够保暖。
- 他乡:异乡、外地。
- 言语拙:说话笨拙,难以表达。
- 失路:迷失方向。
- 性情真:真实的情感。
- 游子:在外漂泊的人,常指远离家乡者。
- 激入秦:激励你去到秦地,表达对游子前途的祝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今镜,明代诗人,因其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表达对人生、对游子的思考。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期间,正值风雪交加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孤独与艰辛,表达对游子的怜惜与关怀。诗中流露出对身处异乡的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鉴赏:
《赠冯紫光游》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深思。首句“满天风雪下”,展现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使人感受到孤独和艰辛;接着“怜汝独行人”将情感直接投射到他人身上,展现了对游子的深切关怀。
诗中提到“旅食嗟何晚”,不仅表现了旅途的艰辛与无奈,也突显了对生活的无力感;而“寒衣薄过春”则象征着外在环境的严酷与内心的脆弱。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思索与对旅途的感慨。
接下来,“他乡言语拙”与“失路性情真”形成对比,前者体现了异乡人语言的不便,后者则揭示了真实的情感。此处反映出游子在外的孤独感与真实的自我,令人倍感同情。
最后两句“今古悲游子,谁为激入秦”更是整首诗的总结,古往今来,游子在外漂泊的悲伤情感未曾改变,诗人以“激入秦”的愿望寄托了对游子未来的美好祝愿,令人在感伤中生出一丝希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满天风雪下,怜汝独行人。
描绘了阴冷的天气,表达对独自旅行者的同情与关心。 -
旅食嗟何晚,寒衣薄过春。
反映旅途中生活的艰辛,衣物单薄无法保暖,生存环境困苦。 -
他乡言语拙,失路性情真。
在异乡言语不便,迷失方向的心情真切,揭示了游子的无奈与真实情感。 -
今古悲游子,谁为激入秦。
表达了对游子命运的思索,感叹古今游子的悲苦,期待有人能激励其走向未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衣薄过春”,以春季的薄衣比喻旅途中的寒冷,增强了意象的对比。
- 对仗:如“今古悲游子,谁为激入秦”,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游子”的情感描绘得生动,赋予其真实的情感体验。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表达了对游子的关心和怜惜,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困境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望,传递出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风雪:象征艰难的旅程,体现了孤独与困苦。
- 旅食:代表游子在外的生活状态,反映了生活的无奈。
- 寒衣:象征内心的脆弱与对温暖的渴望。
- 他乡:象征着异乡的孤独与不安。
- 游子:代表漂泊者,传达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怜汝独行人”意指: A. 怜惜一个人
B. 独自旅行的人
C. 关心受伤的人
D. 以上都对 -
“寒衣薄过春”主要表达了: A. 衣物的厚重
B. 生活的艰辛
C. 春天的温暖
D. 他乡的美好 -
诗中“他乡言语拙”体现了: A. 游子语言流利
B. 游子在异乡的孤独
C. 游子对故乡的思念
D. 游子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 D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津》王维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赠冯紫光游》:两者都表达了对游子思乡情怀的描写,但前者更侧重于对故乡的回忆,后者则强调对游子处境的关心与同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华诗词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