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越笺与三四弟有诗次韵》

时间: 2025-01-27 03:35:34

无复花生拙笔头,一生长负剡藤羞。

过门尽是陈惊坐,得句今谁赵倚楼。

社友书来烦寄语,山翁鬓已不禁秋。

老干仙去吾宗冷,有继华星一字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复花生拙笔头,一生长负剡藤羞。
过门尽是陈惊坐,得句今谁赵倚楼。
社友书来烦寄语,山翁鬓已不禁秋。
老干仙去吾宗冷,有继华星一字不。

白话文翻译:

我再也无法写出如花般美丽的诗句,终生都在对剡藤感到羞愧。
过门的地方,尽是那些常常让我惊讶的朋友们坐着;
如今能写出诗句的人,谁能比得上赵氏的倚楼?
社友来信让我烦恼不已,山中的老翁已是白发苍苍,难以抵挡秋风。
老干仙人已经去世,让我的宗派变得冷清,竟然连华星的字迹也不复存在。

注释:

  • 无复:再也没有。
  • 花生:形容诗句如花般美丽。
  • 剡藤:指剡溪一带的藤蔓,常用来比喻写作的羞愧。
  • 过门:门口,意指朋友们的聚集之处。
  • 陈惊:可能指某位朋友的名字,形容惊讶或惊喜。
  • 赵倚楼:指的是赵氏家族中擅长写诗的诗人。
  • 社友:指社团的朋友。
  • 山翁:指山中隐士,常常是年长者。
  • 老干仙去:形容老一辈的诗人已去世。
  • 华星:可能指某位著名的诗人或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其诗作常常蕴含哲理,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方岳晚年,反映了他对自己创作能力的怀疑与对逝去友人的思念。诗中表达了对文人群体的怀旧之情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无奈与羞愧。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切入,展现了作者对自身创作能力的反思与对友人的思念。首句“无复花生拙笔头”便表明了诗人对自己创作的自我否定,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创作灵感的枯竭。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门前的朋友们,描绘出一种温馨而又略显孤独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怀念。

“得句今谁赵倚楼”这一句,诗人以赵倚楼为标杆,表达了对当下诗人创作水平的失落与自愧不如。紧接着,社友的书信让他感到烦恼,显示出交往的复杂与人生的无常。老翁鬓边的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无情,增添了诗的苍凉感。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已故友人的追忆,表达了对文学传承的惋惜,尤其“有继华星一字不”更是道出了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失落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清新,既有对个人创作的反思,也有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展现了方岳成熟而复杂的心理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无复花生拙笔头:诗人感叹自己再也写不出美丽的诗句,感到羞愧。
  2. 一生长负剡藤羞:指出自己在剡藤的诗境中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境地。
  3. 过门尽是陈惊坐:门外是朋友们的聚集,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
  4. 得句今谁赵倚楼:感叹如今能写出好诗的人少之又少。
  5. 社友书来烦寄语:朋友来信,让他感到烦恼。
  6. 山翁鬓已不禁秋:形象地描绘出朋友的年龄增长与秋天的萧瑟。
  7. 老干仙去吾宗冷:老一辈的诗人去世,造成了文化的孤寂。
  8. 有继华星一字不:对传承文学的失落感到心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花生”比喻美丽的诗句,反映诗人对创作的渴望。
  • 对仗:如“社友书来烦寄语”和“山翁鬓已不禁秋”,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我反省为主线,表达了对创作能力的失落、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传承文化的惋惜,呈现出一种深沉而感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生:象征美丽与优雅,反映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剡藤:自然的象征,带有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羞愧。
  • 山翁:隐士的象征,代表了传统文化与智慧。
  •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自己创作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自信满满
    • B. 感到羞愧
    • C. 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赵倚楼”指的是?

    • A. 一位著名的诗人
    • B. 一种诗的风格
    • C. 一处风景名胜
  3. 诗中“老干仙去吾宗冷”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友人的怀念
    • B. 对文化传承的失落
    • C.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方岳杜甫的作品,都展现了对个人命运与历史的思考,但方岳更多地体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与自身创作的失落,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与时代变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方岳的这首诗,并加深对古诗词的欣赏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