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章七出守湖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2 00:29:1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丈仙人出淼茫,高情犹爱水云乡。
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
早岁归休心共在,他年相见话偏长。
只因未报君恩重,清梦时时到玉堂。
白话文翻译:
一位高洁的隐士走出了悠远的水域,
他仍然深深地热爱着那水与云的乡村。
功名利禄,谁能轻易获得三次成功?
人生的缘由,又何以让我轻易忘却?
年轻时我就归隐,内心却依旧挂念,
将来再见时,话语却会特别漫长。
只因为没有报答你深厚的恩情,
所以清梦常常回到你的宫殿。
注释:
- 方丈:指道教的高人或隐士,常用来形容隐居的人。
- 淼茫:形容水面广阔,空旷而无边。
- 功名:指名利,社会地位。
- 三捷:指三次成功,反映对功名的渴望与追求。
- 两忘:指忘却名利与世俗的羁绊。
- 归休:归隐,指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生活。
- 清梦:指美好的梦境,这里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典故解析:
- 隐士文化:在中国文化中,隐士象征着高洁的品德与远离尘世的追求,反映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清梦:常用来形容对理想、追求的渴望,暗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以豪放、奔放著称,作品涵盖了诗、词、散文等多种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苏轼在被贬湖州期间,心中充满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恩情的感念,因此写下了此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恩情的感激。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轼内心深处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诗中“方丈仙人出淼茫”一句,描绘了隐士高洁的形象,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接下来的“功名谁使连三捷,身世何缘得两忘”则反映了对功名的思考,质疑追求名利的意义。
苏轼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深厚情谊的珍视,“只因未报君恩重”,他对未能回报朋友的愧疚之情,体现了他崇高的道德情操与人际关系的重视。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悠远的自然景象中,融合了深厚的人文情怀,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方丈仙人出淼茫:描绘隐士的形象,体现其高洁的情操。
- 高情犹爱水云乡:隐士即使远离尘世,心中依旧挂念山水之间的自然之美。
- 功名谁使连三捷:质疑功名的价值,反映出对功名的淡泊。
- 身世何缘得两忘:探讨人生的缘由,表达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 早岁归休心共在:即使归隐,内心仍有挂念,体现出浓厚的人情味。
- 他年相见话偏长:预示未来重逢时的情感交流将会更加深厚。
- 只因未报君恩重:表达对恩情的感激与愧疚。
- 清梦时时到玉堂:意象的升华,梦中常常回到理想的境地。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梦”象征着理想与向往。
- 对仗:诗中“功名”与“身世”的对比。
- 设问:通过设问引发读者对功名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朋友深厚感情的珍视,反映出他对名利的淡泊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 仙人:象征高洁与超然,反映了诗人的理想追求。
- 水云乡:自然意象,代表着诗人向往的隐逸生活。
- 功名:象征世俗的追求,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挣扎。
- 清梦:象征理想与美好,寓意诗人内心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苏轼在诗中质疑了哪种价值? A. 财富
B. 功名
C. 权力
D. 知识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方丈仙人”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追求。 (对/错)
答案:
- B
- 高洁与超然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诗歌均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但李白的表达更为奔放,苏轼则更显内敛与深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