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谢公仪学士正月十七日雨後复雪》

时间: 2025-01-26 05:12:36

木祈春雨成春雪,应误小桃先次开。

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

泼除灯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来。

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木祈春雨成春雪,应误小桃先次开。
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
泼除灯火上元去,挫却勾萌六出来。
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雨变成了春雪,可能误导了小桃花提前开放。
西汉时期的枚乘(枚生)谁能再被召唤?南朝的何逊又能有多少人呢?
泼洒掉元宵节的灯火,抑制了勾萌(春天万物复苏)的生长。
之前大家解衣畅饮,争相享受美酒,却不知道这究竟是吉祥的预兆还是灾祸的征兆。

注释:

  • 木祈:春天的到来。
  • 小桃:桃花,象征春天。
  • 西汉枚生:指西汉的诗人枚乘,以才华闻名。
  • 南朝何逊:指南朝诗人何逊,意指古今文人之间的对比。
  • 泼除灯火:指元宵节的灯火,象征节日的欢庆。
  • 勾萌:春天生长的意思,指植物的萌芽。
  • 解衣争贳酒:指人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中畅饮,享受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放翁,宋代诗人,以诗、文、词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简练,常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冬春之交,正值雨后初雪之时,反映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们的感受。梅尧臣在诗中通过描绘天气变化,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及对自然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雪为引子,开篇便以“木祈春雨成春雪”引入,营造出一种春意盎然却又带着寒意的氛围。诗人在描绘春雪的同时,隐含了对气候变化的思考。接下来的“应误小桃先次开”,则表现了自然界的不可知性,春天的到来并不总是顺应自然规律,反而可能会造成植物的早开,暗示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

“西汉枚生谁复召,南朝何逊自多少”这两句,诗人通过历史的回顾,感叹古代文人的辉煌与现今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眷恋与对现状的失落。接下来的“泼除灯火上元去”,则将视线转向节日的欢庆,表现出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然而,随着“挫却勾萌六出来”的描写,诗人又为这种欢庆带来了一丝忧虑,似乎暗示着在欢庆的背后,潜藏着不安的因素。

最后两句“前此解衣争贳酒,不知为瑞与为灾”,则是对前面描写的总结与反思,表达了人们在美好生活和潜在风险中的矛盾心态。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变化、历史人物、节日庆典的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类命运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木祈春雨成春雪:春天的雨变成了雪,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却带来了寒冷。
  • 应误小桃先次开:小桃花可能因气候变化而提前开放,暗示自然界的不可预测性。
  • 西汉枚生谁复召:怀念古代的文人,感叹现今的文人难以与之相比。
  • 南朝何逊自多少:对比古今,表现对南朝诗人的怀念。
  • 泼除灯火上元去:元宵节的灯火被泼去,象征着节日的结束与欢庆的消散。
  • 挫却勾萌六出来:抑制了春天的生长,暗示着生活中的压力。
  • 前此解衣争贳酒:过去人们享受生活,畅饮欢乐。
  • 不知为瑞与为灾: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吉祥与灾祸共存。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古今人物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深度。
  • 隐喻:春雪与桃花的关系,隐喻了自然界的不确定性。
  • 象征:灯火、春雪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希望与忧虑。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不可知命运的忧虑。通过对历史的追忆,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潜在风险的警惕。

意象分析:

  • 春雪: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寒冷的矛盾。
  • 小桃: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希望。
  • 灯火:元宵节的欢庆,象征着人们的生活乐趣。
  • :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享受与放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小桃”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冬天
    • C. 秋天
  2. “西汉枚生”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杜甫
    • B. 李白
    • C. 枚乘
  3. 诗中提到的“泼除灯火”指的是哪个节日?

    • A. 中秋节
    • B. 元宵节
    • C. 端午节

答案:

  1. A. 春天
  2. C. 枚乘
  3. B. 元宵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
  • 苏轼的《定风波》

诗词对比

  • 对比梅尧臣与李白在描写春天时的不同风格,梅尧臣更注重自然变化带来的情感,而李白则偏向于豪放与生动的描写。两者的作品都展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