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绝句十七首》

时间: 2025-01-11 19:46:10

燕立茅屋脊,燕衔芹岸泥。

巢成同养子,薄暮亦同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燕立茅屋脊,燕衔芹岸泥。
巢成同养子,薄暮亦同栖。

白话文翻译

燕子停在茅草屋的屋脊上,衔着芹菜根和泥土。
巢已经搭成,母燕和小燕子一起生活,薄暮时分它们也一起栖息。

注释

  • :指燕子,一种常见的鸟类,象征春天和生机。
  • 茅屋:用茅草覆盖的房屋,通常为农村民居。
  • :嘴里叼着。
  • :指芹菜,通常生长在水边,燕子衔来作为筑巢的材料。
  • 岸泥:水边的泥土,燕子用来建巢。
  • 巢成:巢已经搭建完成。
  • 同养子:一起抚养小燕子。
  • 薄暮:黄昏,天色渐暗的时候。
  • 同栖:一起栖息、休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香山,江苏扬州人,北宋著名的诗人,以其精炼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关注社会人情,并且在诗歌中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杂诗绝句十七首》是梅尧臣在特定的生活环境中创作的,体现了他对自然观察的敏锐和对生命的思考。此首诗描绘了燕子在茅屋栖息及生活的情景,表现了生命的延续和亲情的温暖。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燕子的栖息生活,展现了自然界中的生机与和谐。燕子作为春天的使者,给人们带来生机和希望。诗中的“茅屋”与“燕子”构成了朴素而美好的乡村画面,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燕子衔泥筑巢的细节,表现了母燕的辛勤与关爱,强调了生命的延续与繁衍。

“巢成同养子,薄暮亦同栖”两句,展现了亲情的温暖与依存。巢的搭建不仅是燕子生活的空间,更是亲子关系的象征。薄暮时分,母燕与小燕子一起栖息,给人一种温馨和宁静的感受,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辛,亲情总能带来安慰与温暖。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刻画了燕子的生活习惯,突出自然与生命的和谐,令人感受到一种深切的生活哲学,以及对生命的珍视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燕立茅屋脊:描述燕子停在茅草屋顶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环境的宁静。
  2. 燕衔芹岸泥:燕子衔来芹菜根和泥土,体现了它们为筑巢而努力的形象。
  3. 巢成同养子:巢已搭成,母燕与小燕子共同生活,强调亲情的温暖。
  4. 薄暮亦同栖:黄昏时,它们一起栖息,表现出生活的和谐与安宁。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燕子的行为赋予人性,表现出它们的勤劳和亲情。
  • 对仗:前两句和后两句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燕子的生活为主题,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好与生命的延续,表达了对亲情和生命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希望和生命的延续。
  • 茅屋:代表乡村生活的朴素与自然。
  • :家庭与温暖的象征,体现亲情的凝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燕子停在什么地方?

    • A. 树上
    • B. 茅屋脊
    • C. 水边
    • 答案:B
  2. 燕子用什么材料筑巢?

    • A. 纸
    • B. 芹岸泥
    • C. 草
    • 答案:B
  3. 诗中描述的薄暮时间表现了什么?

    • A. 繁忙
    • B. 安宁
    • C. 喧闹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晓》与梅尧臣的诗共同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人情。两者都使用了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但梅尧臣的作品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