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背岭断崖下,老竹生扶疏。
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
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余。
白话文翻译:
在陡峭的山崖下,老竹子茂密生长。
它的根扎在石头上,坚韧的竹节比松树还要强。
不要说霜雪降临得多,终究能看到它的绿意依然充足。
注释:
- 背岭:指背向山岭的地方。
- 断崖:指陡峭的悬崖。
- 扶疏:形容竹子的生长茂盛。
- 孤根:孤独的根,指竹子的根部。
- 劲节:坚韧有力的竹节。
- 松不如:松树的坚韧不如竹子。
- 霜雪:象征寒冷的天气。
- 绿有余:形容竹子在艰难环境中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霜雪”和“绿”两个意象,诗人表达了在困境中仍然能够顽强生存的主题,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坚韧不拔的精神相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云溪,宋代诗人,擅长五言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情抒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梅尧臣隐居于水西寺期间,表现了他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及对生命力的思考。在艰苦的环境中,竹子仍然顽强生长,反映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阴崖竹》是一首生动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诗中以竹子为主角,展现了其顽强的生长力。诗的开头便勾勒出一幅画面:在背岭的断崖下,老竹子生长茂盛,给人以生命的希望。这种对比使得竹子的生长显得更加珍贵,展现了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
接下来的“孤根石上引,劲节松不如”一句,强调了竹子的独特之处。竹子的根扎在石头上,显示出它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的力量。这里,梅尧臣巧妙地将竹子与松树进行对比,表达了竹子对于逆境的适应能力,暗示出一种超越的精神。
最后一句“莫言霜雪多,终见绿有余”则是全诗的高潮。它不仅是对竹子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思考。即便面对霜雪的严峻考验,竹子依然能保持绿色,象征着坚韧和希望。诗人通过竹子的形象,传达了在困境中不屈不挠、依然向上的人生态度,给人以极大的激励和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背岭断崖下:描绘竹子所处的环境,强调地势的险峻。
- 老竹生扶疏:表现竹子生长茂盛的状态,体现生命的蓬勃。
- 孤根石上引:强调竹子扎根于石缝中,突显其生存的艰辛。
- 劲节松不如:通过对比,突出竹子的坚韧与强大。
- 莫言霜雪多:劝慰他人不要只看到困难。
- 终见绿有余:最终展现了竹子顽强生长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竹子与松树的对比,突显竹子的独特品质。
- 拟人:赋予竹子以生命力,表现其顽强的精神。
- 象征:竹子象征着坚韧与希望,传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主题思想:
全诗主题是赞美竹子的生命力和坚韧精神,表现了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态度,寓意深刻,给人以启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子:象征着坚韧、生命力和纯洁。
- 霜雪:象征着严峻的环境与挑战。
- 绿:象征着希望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孤根”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的根
- B. 松树的根
- C. 石头的根
-
诗人通过什么与竹子进行对比?
- A. 橡树
- B. 松树
- C. 梧桐
-
诗中提到的“绿有余”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竹子的颜色
- B. 竹子的生长力
- C. 竹子对霜雪的抵抗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 - 郑燮
- 《咏竹》 - 骆宾王
诗词对比:
- 梅尧臣《阴崖竹》 vs. 郑燮《竹石》:两者均以竹子为主题,但梅尧臣侧重于竹子的顽强生命力,郑燮则在竹子与石头的对比中表现出竹子的坚韧与不屈,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