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含珠林》

时间: 2025-01-11 11:01:05

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蟠。

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

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蟠。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白话文翻译:

山脉像骊龙般蜿蜒而卧,山谷也如骊龙般盘旋而成。在这之间有珠树存在,谁来采摘那明亮的月光呢?何必沿着海角去追寻,那蚌壳还没孕育出珍珠。

注释:

  • 骊龙:传说中的龙,形象多为曲折蜿蜒,与山脉相似。
  • 珠树:指的是盛产珍珠的树。
  • 明月:象征美好和清澈的事物。
  • 海隅:海角,指海的边缘。
  • 蚌未成胎:指蚌壳中尚未形成珍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号东皋,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梅尧臣晚年,正值宋代文化繁荣之时,诗人以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感悟,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和昙颖师四明十题·含珠林》是一首展现山水之美、寓意深远的诗。诗中通过对山谷与珠树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开篇以“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蟠”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观,山如龙,谷如龙,暗示着自然的灵动与生命力。接着,诗人提到珠树的存在,提出了“谁采明月来”的疑问,既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暗示了追求美好事物的艰难。诗的后半部分,“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则表达了诗人对追求美好事物的不屑,既可以看作对自然的珍惜,也显示出对人生哲理的深思。整体上,诗歌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巧妙,情感真挚,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为骊龙蟠:山脉曲折蜿蜒,犹如骊龙盘卧,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2. 谷作骊龙蟠:山谷同样蜿蜒,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对称美。
  3. 珠树存其间:在这山水之间,有着生机勃勃的珠树,象征美好的事物。
  4. 谁采明月来:问谁能来采摘那明亮的月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5. 何须循海隅:不需要去追寻海角的美丽。
  6. 笑蚌未成胎:讽刺那些尚未孕育出珍珠的蚌壳,暗示追求美好事物的困难与不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和谷比作骊龙,形象生动。
  • 排比:通过对山、谷、珠树的描绘,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谁采明月来”的设问,引发读者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追求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骊龙:象征力量与灵动。
  • 珠树:象征美好与珍贵。
  •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
  • 海隅:象征追寻与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山为骊龙蟠”中的“骊龙”指什么?

    • A. 一种鱼
    • B. 传说中的龙
    • C. 一种植物
    • D. 一种矿石
  2. 诗中提到的“珠树”象征什么?

    • A. 努力
    • B. 美好的事物
    • C. 友情
    • D. 知识
  3. 诗中“何须循海隅”的意思是?

    • A. 不需要浪费时间
    • B. 要去海边
    • C. 需要寻找珍珠
    • D. 欢迎旅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田园的美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在山水题材的诗作中,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静谧与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文集》
  • 相关研究论文及评论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