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依韵和签判都官昭亭谢雨回广教见怀
原文展示
赛雨何从事,高情苦爱山。
谢公聊句后,惠远过溪间。
笑处岩相答,归时酒在颜。
端忧守穷巷,无力共跻攀。
白话文翻译
这场雨是从何而来的呢?我高尚的情操却苦于对山的热爱。
谢公曾在这里留下几句诗,惠远寺在溪水那边。
在笑声中,岩石似乎也在回应我,回家的时候,酒就在我的面前。
可我却忧虑地守着这条贫穷的小巷,感到无力与他人共同攀登理想的高峰。
注释
- 赛雨:指的是雨的场景,可能暗指雨水充沛的情景。
- 高情:高尚的情操。
- 谢公:指谢灵运,他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
- 惠远:指惠远寺,它位于溪水的对岸,象征一种心灵的寄托。
- 穷巷:贫穷的小巷,象征诗人所处的环境。
- 跻攀:攀登,追求理想。
典故解析
- 谢公:谢灵运以山水诗著称,代表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惠远寺:为南朝时期的名刹,与谢灵运有渊源,象征着诗人的文化背景和理想的归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松溪,宋代著名诗人,以山水诗和咏怀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梅尧臣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士人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是梅尧臣对自然与情感的深刻探索。首先,诗的开头通过“赛雨何从事”引入,自然场景与内心情感交织,表现出诗人对“高情”的向往与对山的热爱,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接着,通过提及谢公和惠远,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名士的敬仰,也隐含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笑处岩相答”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似乎岩石也在回应诗人的情感,这种拟人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然而,最后两句“端忧守穷巷,无力共跻攀”则转为对现实的反思,诗人感到无力与他人共同追求理想,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忧愁。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明朗的自然描绘与内心的沉重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深刻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状态。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赛雨何从事”:诗人对雨的来源感到好奇,暗示内心的情感波动。
- “高情苦爱山”:表达了对高尚情操的追求,然而却因为对山的热爱而感到苦恼。
- “谢公聊句后”:通过提及谢灵运,连接了历史与现实,表达对前贤的仰慕。
- “惠远过溪间”:描绘了一幅优美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对理想的寄托。
- “笑处岩相答”:人与自然的互动,展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
- “归时酒在颜”:回归现实,酒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小确幸。
- “端忧守穷巷”:转向内心的忧虑与困境,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 “无力共跻攀”:无力与他人共同追求理想,展现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比作情感的载体,暗示内心的波动。
- 拟人:岩石在笑处回应,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前后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面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雨:象征着情感的滋润与波动。
- 山:代表高尚的理想与追求。
- 酒:象征生活中的乐趣与小确幸。
- 穷巷:暗示现实的困境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谢公”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王维
c) 谢灵运
d) 杜甫 -
诗人对山的情感是怎样的? a) 热爱
b) 冷漠
c) 恐惧
d) 忽视 -
“无力共跻攀”中“跻攀”意为? a) 攀爬
b) 掉落
c) 失败
d) 休息
答案:
- c) 谢灵运
- a) 热爱
- a) 攀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梅尧臣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梅尧臣更侧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而王维则更多体现哲理与闲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山水诗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