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
时间: 2025-01-22 14:19:4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
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
白话文翻译:
两位官员在这里相对而望,东西各自有一百步的场地。
在柳树成荫的市场上插上旗帜,鼓声响起于水边的乡村。
已经建造好了观鱼的栏杆,仍然开设射鸭的场所。
微波荡漾,水面如丝,雨点稀疏而细长。
我全家依偎在画舫之中,远望那纷乱的红妆。
我来这里悠闲地洗脚,溪水上涨,仿佛要浮起我的床。
在泽国的山环绕之中,孤城的水影随之而生。
如果想知道归家的路在何方,只需通过芦苇外的风帆来记忆。
注释:
- 尉: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治安等事务的官员。
- 蒲柳市:指的是柳树下的市场。
- 伐鼓:敲打鼓声,表示某种活动的开始或庆祝。
- 观鱼槛:观察鱼的栏杆,指一个休闲的场所。
- 潋潋: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
- 红妆:指繁华的景象,或指女子的妆饰。
- 濯足:洗脚,表示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状态。
- 风樯:指船的帆,寓意归家的方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兼具豪放与婉约,深受后世喜爱。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在经历了政治风波后的他,常常借助山水描绘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诗歌鉴赏:
《城南县尉水亭得长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以“尉”字为引,开篇就设定了一个官场背景,展现了两位官员的相对而立,构成了一种对立的美感。接下来,诗人通过对市场、鼓声、观鱼槛、射鸭堂的描写,展现了繁华的市井生活和乡村的宁静。
在自然景色的描绘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水波和细雨的美好,传达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这一句既表现了家庭的温馨,也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交融,展现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情境。最后,诗人用“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点明了归家的思念,形成了一种生活与自然的哲思。
整首诗流畅自然,构思巧妙,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苏轼在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方面的艺术才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描绘两位官员在对峙,展现了官场的氛围。
-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描绘市场的热闹与乡村的宁静。
-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展现了一处休闲活动的场所。
-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用细腻的意象描绘水波与细雨的景象。
-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表现家庭的温馨与繁华的美景。
- “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传达出诗人悠闲的生活态度。
-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描绘出自然与城市的交融。
- “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点明了归家的思念与方向。
修辞手法:
- 比喻:“潋潋波头细”,用“潋潋”比喻水波细腻,形象生动。
- 对仗:“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归家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着流动与变化,表现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无常。
- 柳:象征着柔美与生命力,常与春天、生机相联系。
- 画舫:象征着诗人对优雅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文气息和悠闲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蒲柳市”指的是: A. 竹林
B. 柳树成荫的市场
C. 石头市场 -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中“潋潋”意指: A. 光亮
B. 水波荡漾
C. 风声 -
诗人用“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1.B 2.B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自然诗:苏轼的诗更注重人文情感的交融,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