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寺赏牡丹》

时间: 2025-04-28 02:16:25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年纪大的我戴上花也不觉得羞愧,反而是花应该为自己插在老人的头上而感到羞愧。醉酒归来时,扶着路人的我,应该让他们觉得好笑,十里之外的珠帘也只挂了一半。

注释:

  • 人老:年纪大了。
  • 簪花:插花,通常是指把花插在头发上。
  • :感到羞愧或害羞。
  • 醉归:喝醉后回家。
  • 扶路人:扶着路人行走,表示醉酒的状态。
  • 珠帘:用珠子做的帘子,通常是装饰用的。
  • 半上钩:指珠帘只挂了一半,形象地描绘出醉酒后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虽无直接典故,但其含义反映了老年人面对生命的态度,以及对美的追求。诗中提到的“簪花”在古代常用来表示对美的向往,即使年老也不妨追求生活的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反映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创作背景:

《吉祥寺赏牡丹》创作于苏轼晚年,彼时他已经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和人生起伏,诗中表现出一种洒脱和幽默的态度,意在传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从表面上看似乎在描绘一位老人在赏花的场景,但实际上蕴含着更深的哲理。苏轼以“人老簪花不自羞”开篇,展现了他对年纪的坦然态度,认为年老并不妨碍享受生活的美好,反而是花应该为自身的美丽感到羞愧。这样的反转不仅体现了诗人的幽默感,也表达了他对美的理解与珍惜。

接着,诗中提到“醉归扶路人应笑”,描绘了醉酒后的情景,既有幽默的成分,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善意的互动。诗人自己在醉酒中被路人扶持,或许是对自己年纪增长感到无奈,但又以一种轻松的心态面对。最后一句“十里珠帘半上钩”则将整个场景拉长,展现出一种辽阔的美感,仿佛在说,尽管人生有起伏,但生活的美好依然存在。

整首诗以轻松的风格和幽默的语调,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展现了他在面对衰老时的乐观情怀,也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老簪花不自羞:年纪大了,依然能够插花,表明一种坦然的态度。
  2. 花应羞上老人头:反向表达,花的美丽与老人的年纪形成对比,反而使花感到羞愧。
  3. 醉归扶路人应笑:醉酒后,得到路人的扶持,可能让路人感到好笑,描绘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情景。
  4. 十里珠帘半上钩:将情景扩展,营造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氛围,象征着生活的美丽。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老人与花的对比,强调了年纪与美的关系。
  • 拟人:花被赋予了羞愧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事物的细腻观察。
  • 夸张:醉酒后的场景与珠帘的描写,增强了幽默的效果。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年老的从容态度和对生活的乐观信念。

意象分析:

  • 簪花:象征美丽与追求,表达人生的美好。
  • 醉酒:代表一种洒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
  • 珠帘:象征生活的美好与富贵,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景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人老簪花”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年纪大了不再追求美
    B. 年纪大了仍然追求美
    C. 年龄与美无关
    D. 花比人年轻

  2. 填空题:作者通过“十里珠帘半上钩”强调了__

  3.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醉酒情景表现出诗人的忧伤。 (对/错)

答案:

  1. B
  2. 生活的美好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的乐观,具有豪放的风格。
  • 《鸟鸣涧》: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内心的宁静,风格细腻,与苏轼的幽默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