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韵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25 23:04:49

百日归期恰及春,馀年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从来岂有因。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日归期恰及春,
馀年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
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疑是梦,
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
窃禄从来岂有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即将归来的心情,正好赶上春天的到来,余下的日子里充满了快乐的事情。走出家门,迎面而来的风让人感觉到春意盎然,骑马驰骋于路,仿佛听见了喜鹊的鸣叫。对着酒杯,诗人有些怀疑自己是否在做梦,试着拿起笔来写诗,竟然如神助一般。对于这场灾难,何必深究其因,享受荣华富贵本来就没有什么根由。

注释

  • 百日归期:指诗人即将返回的时间,通常指代100天。
  • 旋风:指刮来的风,象征春天的气息。
  • 联翩:形容马匹奔跑的样子,形容速度快。
  • 鹊啅:指喜鹊的鸣叫声,象征喜庆的气氛。
  • 窃禄:指暗中获得的荣华富贵,暗示对官职的得失。
  • 此灾:此处的“灾”指的是诗人可能遭遇的困扰或不幸。

典故解析

诗中的“百日归期”可能与古代官员的任期有关,诗人以此表达自己即将归家的期盼与欣喜。“鹊啅”在古代文学中常与喜庆相关,诗人用其来映衬自己内心的欢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苏轼在诗、词、散文等多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尤其以豪放奔放的词风而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虽然经历了政治生涯的起伏,但诗人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韵律,内容上则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开头两句通过“春”和“乐事”设定了一个愉快的基调,描绘了即将归来的喜悦。接着,诗人用“旋风”和“走马”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享受。后面几句对酒的描写,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怀疑和思索,似乎在思考成就背后的意义。最后一联引出了对荣华富贵的淡然态度,反映出诗人对命运的从容与洒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日归期恰及春”:强调归来的时机正好是春天,象征着新的开始。
  • “馀年乐事最关身”:说明余下的时间里,快乐的事情应当与自己密切相关。
  • “出门便旋风吹面”:描绘出门时迎面的春风,营造出一种生动的场景。
  • “走马联翩鹊啅人”:骑马奔跑,身边的喜鹊声声入耳,表现出一种喜悦和轻快的心情。
  • “却对酒杯疑是梦”:对饮酒的状态产生怀疑,仿佛一切都如梦境般美好。
  • “试拈诗笔已如神”:写诗的灵感涌现,显示出诗人在创作上的自信与兴奋。
  • “此灾何必深追咎”:对于遭遇的困境,不必过于追究其原因。
  • “窃禄从来岂有因”:指出得到的荣华富贵往往没有明确的原因,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旋风”比喻春天的到来。
  • 对仗:整首诗多处使用对仗,使得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韵律感。
  • 排比:通过排比的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节奏感。

意象分析

  • :象征希望与新的开始。
  • 旋风:象征春天的气息,表现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 酒杯:象征享乐与思考,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审视。
  • 喜鹊:象征喜庆与幸福,增强了愉快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百日归期”指什么?

    • A. 诗人要归家的时间
    • B. 诗人失去的时间
    • C. 诗人计划的旅行时间
    • D. 诗人的生命时间
  2. “出门便旋风吹面”中“旋风”象征什么?

    • A. 冷风
    • B. 春天的气息
    • C. 暴风雨
    • D. 秋天的风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2. 《静夜思》 - 李白
  3. 《春晓》 - 孟浩然

诗词对比

苏轼 vs. 李白

  • 苏轼的作品常带有生活的哲理与淡然,而李白的作品则更多地表现出奔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 例如,苏轼的《十二月二十八日》强调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而李白的《将进酒》则倾向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与豪放的饮酒情怀。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