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郭氏继一堂》

时间: 2025-01-27 04:15:50

径与三茅借一峰,自携周易听松风。

隐居本为逃名诗,结入头衔却不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郭氏继一堂
方岳 〔宋代〕
径与三茅借一峰,自携周易听松风。
隐居本为逃名诗,结入头衔却不中。

白话文翻译:

我来这里与三茅山借一座山峰,自带《周易》来听松风轻拂。
我隐居本是为了逃避名声的诗歌,却没想到却被头衔所困,难以自拔。

注释:

  • :小路,指通往山中的小径。
  • 三茅:这里指的是三茅山,隐喻隐逸生活的地方。
  • 周易:古代经典,代表深奥的哲学思想。
  • 松风:松树发出的风声,象征自然的宁静。
  • 隐居:隐退于世,追求清净的生活。
  • 头衔:社会地位或称号,指名声与名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仲华,号云溪,宋代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山水、隐逸为主题,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名利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方岳隐居生活时期,他向往清静的隐逸生活,试图通过借山、读经来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最终发现名声与头衔的束缚,让他感到无奈。

诗歌鉴赏:

方岳的《题郭氏继一堂》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名利的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径与三茅借一峰”,描绘出一个人跋涉在小径上,与自然相融合的画面,展现了诗人渴望与自然亲近的心情。而“自携周易听松风”更是将哲学的思考与自然的声音结合,表现了他在隐居生活中的宁静与思索。

第二句反映了诗人对隐居生活初衷的怀疑,原本是为了逃避名声的“隐居”,却不想反而被“头衔”所困。这种矛盾的心情,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隐退与名利之间的冲突,正是许多追求精神生活的人所面对的困境。

整首诗在意境上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清新的氛围,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世俗名利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方岳的志向与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径与三茅借一峰”:诗人通过小径来到三茅山,意指对自然的向往。
  2. “自携周易听松风”:携带《周易》,在松风中思考人生哲学,突出隐居的学术追求。
  3. “隐居本为逃名诗”:表达隐居的初衷是为了逃避名声和世俗的纷扰。
  4. “结入头衔却不中”:矛盾的心情,反映出头衔与名声的束缚,让人无法真正逃离。

修辞手法

  • 对仗:开头的“径”与“峰”,形成和谐的对比。
  • 拟人:松风的轻拂仿佛在与诗人交流,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与名利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名利的淡漠和反思,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茅:象征隐逸与自然的和谐。
  • 周易:代表哲学思考与智慧。
  • 松风:象征自然宁静与清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方岳的诗歌主题主要围绕哪个方面?

    • A. 爱情
    • B. 隐逸与名利
    • C. 战争
  2. “自携周易听松风”中的“周易”代表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古代经典
    • C. 一种饮品
  3. 诗中提到的“三茅”指代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座山
    • C. 一种动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探讨隐逸与友谊的主题,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淡泊,但其风格更加豪放,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方岳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