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程伯茂佥书武昌》

时间: 2025-02-04 16:16:10

平时浪说笔如杠,谁不玉堂云雾窗。

采石月明才夜讲,武昌鱼美又春江。

洲横鹦鹉天为限,灶列貔貅阵未降。

重国西门烦老檄,秋风莫倚暗埋椿。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程伯茂佥书武昌
平时浪说笔如杠,谁不玉堂云雾窗。
采石月明才夜讲,武昌鱼美又春江。
洲横鹦鹉天为限,灶列貔貅阵未降。
重国西门烦老檄,秋风莫倚暗埋椿。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程伯茂的送别之情。平时人们常说写作如同挥笔,谁不愿在玉堂中与云雾相伴。采石的月光明亮,正是夜晚讲学的好时机;武昌的鱼鲜美,春天的江水流淌得恰到好处。洲上鹦鹉的叫声似乎把天空分开,灶旁的貔貅阵势未见安定。国家重任在西门,烦扰的诏书已来,秋风中不要寄望于暗中埋葬的椿树。

注释:

  • 笔如杠:形容书法如同杠杆,形象地表达写作的技巧。
  • 玉堂:指文人雅士的书房或高雅的居所。
  • 采石:指采石矶,位于长江边,风景优美。
  • 武昌:今湖北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
  • 貔貅:传说中的瑞兽,象征财富与权力。
  • 老檄:古时的诏书,指国家的命令或公文。
  • 埋椿:隐喻埋没才华或志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生卒年不详),字仲明,号浩然,南宋时期的诗人,官至知州。他的诗歌多描写山水田园,言辞清新自然,风格独具。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程伯茂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期待,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与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程伯茂的深厚情感与对武昌美景的赞美。一方面,诗中的“平时浪说笔如杠”与“谁不玉堂云雾窗”显示了诗人对写作艺术的追求,反映了文人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通过“采石月明才夜讲”和“武昌鱼美又春江”,诗人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活动相结合,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尤其是最后两句,提到“重国西门烦老檄”,既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焦虑与对未来的思考,形成了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平时浪说笔如杠:通常人们闲聊时说写作就像使用杠杆一样。
  2. 谁不玉堂云雾窗:谁不愿在高雅的书房中与云雾相伴。
  3. 采石月明才夜讲:在采石矶上,明亮的月光正适合夜晚讲学。
  4. 武昌鱼美又春江:武昌的鱼鲜美,春江流淌得恰到好处。
  5. 洲横鹦鹉天为限:洲上的鹦鹉叫声似乎将天空分开。
  6. 灶列貔貅阵未降:灶旁的貔貅阵势未见安定。
  7. 重国西门烦老檄:国家重任在西门,烦扰的诏书已来。
  8. 秋风莫倚暗埋椿:秋风中不要寄望于暗中埋葬的椿树。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写作比作杠杆,形象地表达了技巧的重要性。
  • 对仗: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如“采石月明”与“武昌鱼美”。
  • 拟人:将鹦鹉的鸣叫赋予了分隔天空的能力,增添了生动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友谊与祝福,结合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追求与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文人的才华与写作能力。
  • 玉堂:象征高雅的生活与文化氛围。
  • 月明:代表着知识的光辉与启迪。
  • 鱼美:象征着人间的美好与丰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友情
    B. 爱情
    C. 忧国
    D. 乡愁

  2. “采石月明才夜讲”中“月明”指的是什么? A. 光明的未来
    B. 明亮的月光
    C. 知识的启迪
    D. 宁静的夜晚

  3. 诗中提到的“重国西门”指的是什么? A. 国家的重任
    B. 地理位置
    C. 个人责任
    D. 文化传承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王之涣
  • 《黄鹤楼》崔颢

诗词对比:

  • 比较方岳与王之涣的送别诗,方岳更关注友谊与自然的结合,而王之涣则更侧重于离别的伤感与对未来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集》
  • 《方岳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