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无瑕酬答假庭下三物作·梅谢桃》

时间: 2025-01-27 03:22:53

下欲成蹊春已残,雨红犹自有人看。

极知不与君同调,但守平生一点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下欲成蹊春已残,
雨红犹自有人看。
极知不与君同调,
但守平生一点酸。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结束,草地上虽有小路成型,但春天的美景已不复存在。即使雨中樱花飘落,依然有人驻足观赏。我深知自己与朋友的情感并不相同,但我仍然珍守自己心底那一丝微酸的情感。

注释

  • 下欲成蹊:下(小路)想要成型、成蹊(小路成形,意指路旁草木渐渐生长)。
  • 雨红:雨中落下的红花(指樱花等花瓣)。
  • 极知不与君同调:极知(深知)自己与君(朋友)之间的情感不同。
  • 但守平生一点酸:但(只是)守护自己一生中那一点酸涩的情感。

典故解析

该诗中的“雨红”可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用的花雨意象,如李白的“白日依山尽,苍苍云海间”,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怀念。诗中提到的“调”可能指与友人之间情感的和谐与共鸣。古诗常以花、雨、春等意象表达情感,反映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其清新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感,常常蕴含哲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春季尾声之时,诗人身处庭院,面对花落景象,感受到自然的无常与内心的惆怅。诗人在此时表达了对友人关系的深思,反映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理。

诗歌鉴赏

方岳的《闲居无瑕酬答假庭下三物作·梅谢桃》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诗作。诗的开篇描绘了春天的残景,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即将离去的无奈。诗人在此情境中,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带有一丝忧伤的色彩。随着“雨红犹自有人看”的描写,诗人不仅反映出自然的美丽,也暗示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从情感上看,诗人意识到自己与朋友之间的情感差异,表达出一种独特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并非消极,而是一种自我反省与内心世界的独立。最后一句“但守平生一点酸”则更是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愿意守护自己心中那份“酸涩”,这或许是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未来的期待。

通过整首诗,方岳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人生、友情与情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下欲成蹊春已残:春末,万物已然开始走向衰退,小路渐显,暗示时光流逝。
  2. 雨红犹自有人看:即使在春天结束时,仍有人注视着雨中落花,反映出人们对美的向往与珍惜。
  3. 极知不与君同调:意识到与朋友之间的情感不再一致,表达了内心的孤独。
  4. 但守平生一点酸:愿意守护内心那一丝酸涩,体现了对情感的执着与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残景与人生的无常相结合,突出主题。
  • 拟人:雨红、花瓣仿佛拥有生命,增强了情感的共鸣。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使得诗歌更加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情的思考,揭示出人生的复杂与情感的细腻,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命的开始与美好,但也暗示着事物的短暂。
  2. 雨红:代表着花的凋落,寓意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3. :象征着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反映内心的复杂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雨红”指的是: A. 雨水
    B. 红花瓣
    C. 红色的天空
    D. 红色的地面

  2. 诗人表达了对什么情感的珍惜? A. 欢乐
    B. 友情
    C. 爱情
    D. 亲情

  3.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景色
    B. 友情的变迁
    C. 人生的无常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望》 - 杜甫:描绘春天与人生的无常。
  2. 《静夜思》 - 李白:对故乡的思念与情感的表达。

诗词对比

  • 《春望》 vs. 《闲居无瑕酬答假庭下三物作·梅谢桃》:两者均以春天为背景,探讨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悟。杜甫的作品更显悲壮,而方岳则更显内省与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