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山居杂诗九十首 曹勋 〔宋代〕
流泉隋石壁,清韵传幽林。 讵知水石韵,可契琴筑音。 支筇听之久,凉风吹衣襟。 更待月下来,同我清夜吟。
白话文翻译:
山中的泉水顺着石壁流淌,清澈的声韵在幽静的林间回荡。 谁能知道水石的韵律,竟能与琴筑的音乐相契合。 我拄着拐杖久久地聆听,凉风轻轻吹动我的衣襟。 更期待月光的降临,与我一同在这清夜里吟唱。
注释:
- 流泉:指山中的泉水。
- 隋:顺着。
- 石壁:山石的壁面。
- 清韵:清澈的声韵。
- 幽林:幽静的树林。
- 讵知:岂知,谁能知道。
- 水石韵:水流和石壁的声韵。
- 契:契合,相合。
- 琴筑音:指琴和筑(一种古代乐器)的音乐。
- 支筇:拄着拐杖。
- 衣襟:衣服的前襟。
- 更待:更期待。
- 月下:月光下。
- 清夜吟:在清静的夜晚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1087-1170),字伯阳,号松隐,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之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首《山居杂诗九十首》是他隐居山林时所作,反映了他在山居生活中的闲适与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曹勋在隐居山林时所作,通过对山中流泉、石壁、幽林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的宁静与闲适,反映了他在山居生活中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山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中流泉、石壁、幽林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诗中“流泉隋石壁,清韵传幽林”一句,既展现了山泉的清澈与石壁的坚硬,又传达了幽林的静谧与深远。后文“讵知水石韵,可契琴筑音”则巧妙地将自然之声与音乐之美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曹勋清新自然的诗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流泉隋石壁,清韵传幽林”:描绘山中流泉顺着石壁流淌,清澈的声韵在幽静的林间回荡,营造出宁静而清新的氛围。
- “讵知水石韵,可契琴筑音”:表达诗人对自然之声的深刻感悟,认为水石的韵律竟能与琴筑的音乐相契合,展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 “支筇听之久,凉风吹衣襟”:描绘诗人拄着拐杖久久地聆听自然之声,凉风轻轻吹动衣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浸与享受。
- “更待月下来,同我清夜吟”:表达诗人期待月光的降临,与自己一同在这清夜里吟唱,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讵知水石韵,可契琴筑音”中将水石的韵律比作琴筑的音乐,展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 拟人:“凉风吹衣襟”中将凉风拟人化,仿佛凉风在轻轻吹动诗人的衣襟,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通过对山中流泉、石壁、幽林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展现了自然与音乐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沉浸与享受,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流泉:象征着清澈与流动,代表着自然的活力与纯净。
- 石壁:象征着坚硬与稳定,代表着自然的坚韧与恒久。
- 幽林:象征着静谧与深远,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深邃。
- 凉风:象征着清新与舒适,代表着自然的恩赐与抚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流泉隋石壁”中的“隋”是什么意思? A. 顺着 B. 逆着 C. 横着
- 诗中“讵知水石韵,可契琴筑音”表达了什么? A. 自然与音乐的和谐统一 B. 自然与人类的冲突 C. 自然与人类的疏离
- 诗中“支筇听之久”中的“支筇”是什么意思? A. 拄着拐杖 B. 拿着书本 C. 背着行囊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以山居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陶渊明《归园田居》:以田园为背景,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两首诗都以山居为背景,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而曹勋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曹勋的诗作,对曹勋的诗风和创作背景有详细的介绍。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对古代诗歌的鉴赏有详细的解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曹勋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