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亭晚望》
时间: 2025-01-22 00:44:5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越绝孤城枕海湄,
越王亭下景迟迟。
云埋夏后藏书穴,
草没秦皇颂德碑。
凿齿未驯虞礼乐,
戈船犹驻汉旌旗。
春风淡荡吹杨柳,
笑看吴钩有所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越王城边的景色,孤独的城市依偎在海边,越王亭下的风景显得格外悠闲。云雾笼罩着夏王时代的藏书洞,草木掩埋了秦始皇颂扬其德行的碑文。凿齿之地尚未驯化虞舜的礼乐之风,戈船依然停泊在汉朝的旌旗旁。春风轻轻拂动柳树,欢笑着看到吴国的刀剑正有所思索。
注释:
- 越绝:指的是越国的绝境,孤立的城市。
- 越王亭:为越王所建的亭子,象征着历史和文化。
- 藏书穴:指夏后氏的藏书之处,象征历史的积淀。
- 秦皇颂德碑:秦始皇的颂德碑,象征着历史的遗迹。
- 凿齿: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着未能驯化的文化。
- 戈船:古代的战船,象征着战争与历史的延续。
- 吴钩:吴国的武器,象征着对过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雪山,明代初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才华横溢著称,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刘基在政治上也颇具影响力,参与了明朝的建立。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事的深刻观察。
创作背景:
《越山亭晚望》创作于明代的某个特定历史时期。刘基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反映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感慨,表达对国家、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诗歌鉴赏:
《越山亭晚望》是一首富有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全诗从越王亭的景色切入,描绘了一幅孤城临海的画面,展现出一种寂寥与悠远的感觉。诗中不仅有自然的美景,还有深厚的历史积淀,云雾缭绕的藏书穴和掩埋已久的碑文,隐喻着历史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
刘基通过对越王亭下的景色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文化的追溯。凿齿未驯的虞礼乐和戈船仍驻的汉旌旗,分别代表了古代文化的延续与战争的阴影,显示出历史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诗的最后一句“春风淡荡吹杨柳,笑看吴钩有所思”则带有一种轻松的调子,似乎在提醒人们,尽管历史沉重,但生活依然要继续,面对过往应以笑对的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越绝孤城枕海湄:描绘了孤立的越国城市,依偎在海边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孤独与宁静。
- 越王亭下景迟迟:越王亭下的景致显得特别悠闲,反映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 云埋夏后藏书穴:云雾笼罩着夏朝的藏书之地,象征着历史的深邃与神秘。
- 草没秦皇颂德碑:草木覆盖了秦始皇的碑文,暗示历史的无情,时间的流逝。
- 凿齿未驯虞礼乐:古乐器尚未被驯服,隐含着文化的传承与挑战。
- 戈船犹驻汉旌旗:战船仍然停靠在汉朝的旌旗旁,象征着战争的阴影依然存在。
- 春风淡荡吹杨柳:春风轻拂,营造出一种温柔的氛围,象征着新的希望。
- 笑看吴钩有所思:吴国的武器带着思考,暗示着对过去的反思与警醒。
-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技巧,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 象征:如“草没秦皇颂德碑”象征着历史的遗忘与无情。
- 拟人:春风被赋予了情感,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文化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缅怀与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越绝孤城:象征着历史的孤独与无奈。
- 越王亭: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见证。
- 云埋夏后:历史的神秘与深远。
- 草没秦皇碑:时间的流逝与遗忘。
- 戈船汉旌:战争的阴影与历史的交错。
- 杨柳春风:生机与希望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越山亭晚望》的作者是谁? A. 杜甫
B. 刘基
C. 李白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藏书穴”与哪个朝代相关? A. 秦
B. 汉
C. 夏
D. 唐 -
诗的最后一句中提到的“吴钩”象征什么? A. 和平
B. 战争与思考
C. 财富
D. 文化传承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越山亭晚望》
- 两首诗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沉思与对文化的追忆,但《春望》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越山亭晚望》则更强调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历史的回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刘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