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

时间: 2025-01-27 03:52:36

君不见昔者牛哀病,七日化作猛虎形。

躨跜衣裳佩带换毛尾,弃置衽席眠茅茨。

怒牙出吻目闪电,顷刻不识妻与儿。

昨日灯前相笑语,岂意今朝化为虎。

呜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

意思解释

猛虎行

原文展示:

君不见昔者牛哀病,七日化作猛虎形。
躨跜衣裳佩带换毛尾,弃置衽席眠茅茨。
怒牙出吻目闪电,顷刻不识妻与儿。
昨日灯前相笑语,岂意今朝化为虎。
呜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

白话文翻译:

你难道没有见过从前的牛因病而哀伤,七天后竟然化作猛虎的形态?
它换掉了衣裳,佩戴上了毛尾,抛弃了席子,睡在了茅屋里。
它怒吼着,露出锋利的牙齿,眼睛如闪电般炯炯有神,
瞬间不再认得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昨天晚上在灯下欢声笑语,怎知今早已变成了猛虎。
唉,世上茫茫,化为虎的人多如牛毛,
只应化心而不化身。

注释:

字词注释:

  1. 躨跜(lè):形容走路的样子,这里指牛变成虎后的状态。
  2. 衽席:指用来坐或卧的席子。
  3. 怒牙出吻:指猛虎露出锋利的牙齿,形象生动。
  4. 化心不化身:意指人们的内心变化更为重要,而外表的变化并不必然。

典故解析: 此诗引申了“牛”与“虎”的对比,象征着人与动物之间的转化,暗指人性与兽性的斗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对时事的关怀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猛虎行》是在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通过牛与虎的对比,反映了人性在困境中可能发生的变化,表达了对人性堕落的忧虑。

诗歌鉴赏:

《猛虎行》是一首充满警示的诗,诗人通过牛变虎的比喻,展现了人性在外界压力下的变化。诗中“昨日灯前相笑语,岂意今朝化为虎”的对比,表现出生活的无常与人性脆弱的一面。刘基对于人性深刻的观察,使得这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内容上更是引人深思。

诗的开头,用牛的病痛引入猛虎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人从温顺到凶猛的转变。随着情节的发展,诗人揭示了人在极端环境下失去家庭、失去理智的悲剧,最后以“化心不化身”总结,强调内心的变化才是最为重要的。

整首诗以猛虎为象征,既是对人性兽化的警醒,也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刘基通过生动的意象与对比,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沉重思考,展现出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深度与广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君不见昔者牛哀病,七日化作猛虎形。
    这句引入话题,设问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关注,描绘了牛因病而哀伤,最后变成猛虎的奇特过程。

  2. 躨跜衣裳佩带换毛尾,弃置衽席眠茅茨。
    描述了牛变成虎后的形象与状态,画面感强烈,强调了这一变化的突兀。

  3. 怒牙出吻目闪电,顷刻不识妻与儿。
    通过形象化的描绘,表现出猛虎的凶猛与对家庭的疏离,令人感到痛心。

  4. 昨日灯前相笑语,岂意今朝化为虎。
    展现了人类生活的无常与突发的变化,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慨。

  5. 呜呼,世上茫茫化虎人,秪应化心不化身。
    诗的总结,深刻反思人性变化,强调内心的变化更为重要。

修辞手法:

  • 比喻:牛与虎的对比,象征人性的变化。
  • 拟人:将牛的情感赋予生命,增加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昨日灯前相笑语,岂意今朝化为虎”,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猛虎行》主要探讨了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变化,警示人们内心的堕落比外表的变化更为重要,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温顺与平和的生活状态。
  2. 猛虎:象征激烈与兽性的变化,暗含人性中的潜在野性。
  3. 灯前:代表温暖与家庭,象征着人情的交流。
  4. 茅茨:象征贫困与困境,反映社会的底层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猛虎行》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基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牛”最后化作什么?

    • A. 龙
    • B. 猛虎
    • C. 狼
    • D. 豹
  3. “昨日灯前相笑语”反映了什么主题?

    • A. 战争
    • B. 家庭温暖
    • C. 友谊
    • D. 旅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探讨人际关系与人生的无常。
  • 《庐山谣》: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性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刘基更关注内心的变化,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饮酒的快意。
  • 杜甫的《春望》表现忧国忧民,刘基则更注重个体的内心挣扎。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