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道中早发》

时间: 2025-01-26 01:01:17

鸡唱登前坂,霜花衬马蹄。

人迷三里雾,路转百重溪。

水碓高于屋,山田叠似梯。

一村枫桕树,争压帽檐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鸡唱登前坂,霜花衬马蹄。
人迷三里雾,路转百重溪。
水碓高于屋,山田叠似梯。
一村枫桕树,争压帽檐低。

白话文翻译:

清晨公鸡在前面的坡上鸣叫,霜花映衬着马蹄。
人在浓雾中迷失方向,路途蜿蜒转向百重溪流。
水碓高过了房屋,山田像梯子一样叠加。
一村的枫树争相压低了屋檐。

注释:

  • 鸡唱:公鸡鸣叫,表示清晨的到来。
  • 登前坂:前面的坡,指早晨出发时的地点。
  • 霜花:霜冻形成的花状冰晶,衬托马蹄的情景。
  • 三里雾:形容雾气浓重,给人带来迷失的感觉。
  • 百重溪:形容溪流弯曲复杂,像是有很多重叠的溪流。
  • 水碓:水碓是用水力驱动的磨坊,形容其高度。
  • 山田叠似梯:山间的田地层层叠叠,像梯子一样。
  • 枫桕树:枫树,秋天时叶子红艳,给人以视觉冲击。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乡村生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乡村生活的憧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学金,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自然的观察和对乡土的眷恋,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早晨出行之际,描绘了清晨的乡村景象,寄托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以及对宁静乡村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建阳道中早发》是一首描绘清晨乡村景色的诗,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们的生活。诗的开头,公鸡的鸣叫声和霜花的映衬,生动地表现出清晨的气息,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人迷三里雾,路转百重溪”描绘出一种朦胧而又迷失的情景,传达出清晨行走的艰难和不易。这种描写不仅仅是对景色的刻画,更是一种心理的映射,反映了人在生活中面对的困惑和挑战。

后两句“水碓高于屋,山田叠似梯”则通过对乡村建筑和田地的描绘,展现出乡村的独特风貌。水碓的高度与房屋的对比,暗示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而“山田叠似梯”则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的层次感,体现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最后一句“一村枫桕树,争压帽檐低”以生动的意象结束,给人一种温暖与宁静的感觉,让人不禁向往那种恬静的乡村生活。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是一首充满生机和情感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鸡唱登前坂:公鸡在前面的小坡上鸣叫,暗示清晨的开始。
  • 霜花衬马蹄:霜花映衬在马蹄上,表现了诗人出行时的环境。
  • 人迷三里雾:浓雾使人迷失方向,传达出早晨的朦胧感。
  • 路转百重溪:路途弯曲,像百重溪流一样复杂,暗示行路的曲折。
  • 水碓高于屋:水碓的高度超过房屋,展现农村的真实景象。
  • 山田叠似梯:山间的田地层层叠叠,宛如梯子,体现自然的美。
  • 一村枫桕树:村庄中的枫树,浓厚的秋意,象征着乡村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山田叠似梯”,形象地比喻了田地的层叠。
  • 对仗:如“鸡唱”与“霜花”,形成和谐的音韵。
  • 拟人:枫树“争压”屋檐,赋予自然以生命。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营造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意象分析:

  • :象征清晨与新生。
  • 霜花:代表寒冷与美丽的自然景象。
  • :象征迷失与不确定性。
  • :象征流动与变化。
  • 枫树:象征季节的变化与乡村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清晨动物是? A. 鸭子
    B. 公鸡
    C. 鹅

  2. “水碓高于屋”形容了什么? A. 乡村的建筑
    B. 自然的壮丽
    C. 田地的层次

  3. 诗的主题主要是什么? A. 对城市的向往
    B. 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C. 对历史的感伤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自然美,展现田园生活的宁静。
  • 杜甫的《春望》: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两首诗均描绘早晨出行的情景,但汪学金的诗更多地强调了乡村的细腻与宁静,而李白的诗则更具豪情与壮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