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姜秦祠和胡教授韵》
时间: 2025-01-11 02:41: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谒崇祠雾霭深,
行藏因识二贤心。
榻前自有孤忠疏,
林下谁赓招隐吟。
寂寂精庐苍藓入,
堂堂遗像暗尘侵。
客中莫致生刍奠,
聊汲山泉荐菊斟。
白话文翻译
清晨我前往崇祠拜谒,雾霭笼罩着深邃的庭院,
我的行踪和隐居的道理,都是因识得两位贤者的心志。
榻前自然有孤独的忠贞之志,
林下又是谁在吟唱隐士的诗篇?
静谧的精舍里,青苔悄然蔓延,
堂中的遗像也被暗淡的尘埃所侵染。
客人中无须献上生祭的供品,
不如汲取山泉水,敬献菊花酒来斟酌。
注释
- 晓谒:清晨拜访。
- 崇祠:供奉贤者的庙宇。
- 雾霭:晨雾,指环境的模糊和幽深。
- 行藏:行踪和隐居,指个人的选择与生活态度。
- 孤忠:指忠贞而孤独的情怀。
- 疏:疏远,指文笔或情感上的冷淡。
- 招隐吟:邀请隐士吟唱,隐喻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 精庐:精致的居所,指隐士的住所。
- 苍藓:青苔,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宁静。
- 刍奠:生祭的供品,通常是牲畜。
- 荐菊斟:以菊花酒作祭,象征对隐士的尊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圆悟,宋代僧人,擅长诗词,常以山水、隐士生活为主题,表达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一次朝圣的旅途中,作者在崇祠中缅怀两位贤者,表现了对忠诚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清晨的拜谒,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庄重的氛围。诗人在崇祠中感受到贤者的精神,表达了对忠贞品德的敬仰。全诗情感真挚,字句间透出深沉的哲理与感慨。第一联描绘了晨雾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感觉,暗示了对贤者精神的追寻。第二联通过“行藏”二字,体现出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接下来的几联则逐步深入,描绘了遗像被尘埃侵蚀的情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人心的淡漠。最后两句则回归到现实,表达了对简单而纯粹的祭奠方式的选择,寓意着对自然与内心的回归。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也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谒崇祠雾霭深:清晨拜谒崇高的祠堂,雾气笼罩,显得格外深邃。
- 行藏因识二贤心:我的行踪与隐居,都是因为了解这两位贤者的志向。
- 榻前自有孤忠疏:榻前自有孤独的忠诚情怀,却又显得有些疏远。
- 林下谁赓招隐吟:在林下,谁在邀请隐士吟唱呢?
- 寂寂精庐苍藓入:静谧的精舍中,青苔悄然生长。
- 堂堂遗像暗尘侵:堂中的遗像被暗淡的尘埃所覆盖,暗示时光的流逝。
- 客中莫致生刍奠:客人中不必献上生祭的供品。
- 聊汲山泉荐菊斟:不如汲取山泉水,敬献菊花酒来斟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隐士的吟唱比作对高洁品德的向往。
- 对仗:如“行藏因识二贤心”对“榻前自有孤忠疏”,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雾霭、青苔、遗像等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人心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贤者的追思为主题,表达了对忠诚、隐逸和自然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崇祠:象征智慧与德行的聚集地,代表了对贤者的崇敬。
- 雾霭:代表神秘与朦胧,暗示对真理的追寻。
- 孤忠:象征对理想的执着与孤独。
- 青苔:时间的标志,象征生命的宁静与永恒。
- 菊花酒:象征隐士的高洁情怀,表达对自然的敬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崇祠”是指什么? A. 晨曦
B. 祠堂
C. 山泉 -
诗人对隐士的态度是? A. 蔑视
B. 尊敬
C. 忽视 -
“榻前自有孤忠疏”中,“孤忠”是什么意思? A. 忠诚而孤独
B. 孤立无援
C. 忠心不二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王维《鹿柴》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现了孤独与自我反思,但李白更强调个人情感的宣泄。
- 王维《鹿柴》:与《次姜秦祠和胡教授韵》相似,均透过自然景象表现隐逸与哲理,但王维更倾向于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研究》
通过以上的分析与学习,希望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