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雾失南楼》
时间: 2025-01-10 22:27: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雾失南楼 陈德武 〔宋代〕
雾失南楼,云低东阁。枝头不见南飞鹊。姮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天易阴晴,人多哀乐。从来此事难凭度。匆匆又是隔年期,且烧银烛酬高酌。
白话文翻译:
雾气遮蔽了南楼,云层低垂在东阁。树枝上不见南飞的喜鹊。嫦娥为何如此多情,今夜故意错过了往年的约定。天气容易变化,人的情感也多变。这种事情从来都难以预测。匆匆又是一年过去,还是点燃银烛,举杯畅饮吧。
注释:
- 雾失南楼:雾气使得南楼看不见。
- 云低东阁:云层低垂,覆盖东阁。
- 姮娥:即嫦娥,月宫中的仙女。
- 年时约:往年的约定。
- 天易阴晴:天气变化无常。
- 人多哀乐:人的情感多变。
- 难凭度:难以预测。
- 隔年期:一年的时间间隔。
- 银烛:银色的蜡烛,这里指点燃蜡烛。
- 酬高酌:举杯畅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德武,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流传至今,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踏莎行·雾失南楼》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雾气弥漫的夜晚创作的,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雾气和云层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朦胧而寂静的夜晚。诗人通过“雾失南楼”和“云低东阁”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压抑和迷茫的氛围。接着,诗人提到“枝头不见南飞鹊”,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的“姮娥何事太多情”一句,以嫦娥的多情来比喻人生的多变和不可预测。最后,诗人以“且烧银烛酬高酌”作为结尾,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接受。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雾失南楼,云低东阁。”:这两句通过对雾气和云层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和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不安。
- “枝头不见南飞鹊。”:这句通过“南飞鹊”的消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姮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这句以嫦娥的多情来比喻人生的多变和不可预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 “天易阴晴,人多哀乐。”:这句通过对天气和人情变化的描绘,强调了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 “从来此事难凭度。”: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无奈接受。
- “匆匆又是隔年期,且烧银烛酬高酌。”:这句通过对时间的流逝和举杯畅饮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接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姮娥何事太多情”,将嫦娥的多情比喻为人生的多变和不可预测。
- 拟人:如“雾失南楼”和“云低东阁”,将雾气和云层拟人化,营造出一种朦胧和压抑的氛围。
- 对仗:如“雾失南楼,云低东阁”,通过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深刻感慨。
意象分析:
- 雾失南楼:雾气遮蔽了南楼,营造出一种朦胧和压抑的氛围。
- 云低东阁:云层低垂,覆盖东阁,增强了朦胧和压抑的氛围。
- 枝头不见南飞鹊:南飞鹊的消失,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姮娥:嫦娥的多情,比喻人生的多变和不可预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姮娥”指的是谁? A. 嫦娥 B. 织女 C. 西施 D. 王昭君 答案:A
-
诗中的“雾失南楼”和“云低东阁”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A. 明亮和欢乐 B. 朦胧和压抑 C. 清新和宁静 D. 热烈和激动 答案:B
-
诗中的“且烧银烛酬高酌”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人生的迷茫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通过对元宵节的描绘,抒发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词对比:
- 陈德武的《踏莎行·雾失南楼》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但陈德武的诗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加注重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陈德武的这首《踏莎行·雾失南楼》,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词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有助于深入理解陈德武的这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