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33:09

海国孤城夕照残,独依牛斗望长安。

乱山落木秋声静,细雨疏镫客梦寒。

天地苍茫离思迫,关河辽阔寄书难。

请看梧竹栖鸾日,高举凌云振羽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感 其二
作者: 陈敬 〔清代〕

海国孤城夕照残,
独依牛斗望长安。
乱山落木秋声静,
细雨疏镫客梦寒。
天地苍茫离思迫,
关河辽阔寄书难。
请看梧竹栖鸾日,高举凌云振羽翰。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海国城池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苍凉,我独自依靠在牛斗星座下,遥望着长安。山中的树木在秋风中落叶飘零,四周的寂静中只听见秋声,细雨绵绵,灯光稀疏,让人感到一阵寒意。天地广阔,思念之情愈发强烈,而关山河流遥远无比,寄信给远方的人实在太过困难。请看看那栖息在梧竹上的鸾鸟,在阳光下高高飞起,展翅翱翔。

注释:

  • 海国:指海边的国家,通常用以形容偏远或孤独的地方。
  • 牛斗:指牛宿和斗宿,古代星宿之一,常用作夜空的象征。
  • 长安:唐代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思乡之情。
  • 乱山落木:意指山中树木纷纷落下,暗示秋天的凋零。
  • 疏镫:稀疏的灯光,形容夜晚的孤寂。
  • 离思:思念远方的人或故乡。
  • 寄书难: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及寄信的困难。
  • 梧竹:象征高洁的志向与理想,鸾鸟在这里寓意高贵、自由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敬,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因战乱而流亡,作品多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诗人身处孤城,情感深沉。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故乡长安的怀念,也反映了流亡者的孤独与无奈。

诗歌鉴赏:

《秋感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秋季诗作,诗人通过描绘孤城的黄昏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开篇“海国孤城夕照残”,勾勒出一个孤独而苍凉的画面,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城市上,增添了几分凄美的气氛。接着,诗人抬头仰望星空中的牛斗,遥想长安,由此引发心中对故土的无限遐想与思念。

“乱山落木秋声静,细雨疏镫客梦寒。”这一句中,诗人以秋天的落叶和细雨描绘了周围宁静却又带着寒意的环境,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冷。“天地苍茫离思迫,关河辽阔寄书难。”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强调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迫切,也表现了与亲友间沟通的艰难。

最后两句“请看梧竹栖鸾日,高举凌云振羽翰。”则展现了一种理想与追求,象征着诗人对自由与高洁理想的向往,虽然身处孤城,但内心依然向往着高远的目标,展翅高飞的志向依然不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海国孤城夕照残:描绘孤城在夕阳下的凄凉景象,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独依牛斗望长安:表达了诗人孤独的心情,仰望星空,思念故乡。
    • 乱山落木秋声静:描写秋天的景象,落叶与宁静的环境相结合,增添了秋意的沉重感。
    • 细雨疏镫客梦寒:细雨中灯光稀疏,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暗示着诗人的孤寂。
    • 天地苍茫离思迫:通过自然的广阔表明思念的迫切与无奈。
    • 关河辽阔寄书难:强调与远方亲友联系的艰难,进一步加深思乡之情。
    • 请看梧竹栖鸾日:引入高洁的象征,展翅飞翔,代表诗人高尚的理想。
    • 高举凌云振羽翰:暗示追求自由与理想,展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夕照残”比喻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 孤城:象征孤独与无助的境地。
  • 长安:象征故乡与繁华,承载着诗人对过往的怀念。
  • 秋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细雨:象征内心的忧伤与思念。
  • 梧竹:象征高洁的理想与追求。
  • 鸾鸟:象征自由与高贵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牛斗”所指的是哪个星座?

    • A. 斗宿
    • B. 牛宿
    • C. 二十八宿
  2. 诗人通过哪种自然现象表达了孤寂的感觉?

    • A. 夕阳
    • B. 秋声
    • C. 细雨
  3.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向往自由
    • C. 思乡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通过月光的意象,表现出一种柔和的情感;而陈敬的《秋感 其二》则通过秋声与细雨,展现出一种沉重与凄凉的感受。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敬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清代文学与社会环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