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感 其五》

时间: 2025-02-04 16:31:30

浪迹乾坤一马鞭,丈夫意气畏人怜。

猿声朗啸千山月,鸿影孤飞万里天。

陈箧苏秦方发愤,题桥司马未升仙。

振衣直上高丘望,吴越川原起暮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迹乾坤一马鞭,
丈夫意气畏人怜。
猿声朗啸千山月,
鸿影孤飞万里天。
陈箧苏秦方发愤,
题桥司马未升仙。
振衣直上高丘望,
吴越川原起暮烟。

白话文翻译:

在这广阔的天地间,骑着马游荡,手中一鞭挥洒自如,
我这做丈夫的志气不愿被人怜悯。
猿声在千山之上回荡,与明月相映成趣,
大雁孤独地飞翔,划过万里天空。
陈平的书卷在手,苏秦的志向正在发奋,
司马迁在桥边吟咏,尚未成仙的理想。
我振衣而起,直上高丘远望,
吴越的川原上升起了暮色烟雾。

注释:

  • 浪迹:指在外游荡、漂泊的生活。
  • 一马鞭:用马鞭来形象比喻行走的自由与洒脱。
  • 丈夫意气:指男子的气概与志向。
  • 猿声朗啸:猿猴的叫声在山间响起,形象生动。
  • 鸿影孤飞:鸿雁孤单飞翔,暗示孤独与自由。
  • 陈箧:指陈平的书卷,寓意读书与志向。
  • 司马:指司马迁,意指未达到理想境界。
  • 振衣:指整理衣物,准备出发,象征志向的坚定。

典故解析:

  • 陈平:汉初政治家,以隐居发愤图强而闻名,象征志向。
  • 苏秦:战国时期的游说家,志向远大,意在报国。
  • 司马迁:著名历史学家,其《史记》成就显赫,意指追求理想与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敬,清代诗人,作品风格多样,常以豪放、奔放的气质表现诗人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秋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感悟,兼具对自然的感受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豪情壮志,展现了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对理想的追求。首联“浪迹乾坤一马鞭”描绘了诗人随性而行的生活态度,表现出一种洒脱的气概,接着提到“丈夫意气畏人怜”,展现了诗人对于男子气概的坚持与对他人怜悯的拒绝,暗示了对独立与坚强的渴望。

中间两联通过猿声和鸿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独而又自由的情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及对自由的向往。“陈箧苏秦方发愤,题桥司马未升仙”则回顾了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诗人借此激励自己,表达了要努力追求理想的决心。

最后两句“振衣直上高丘望,吴越川原起暮烟”则是诗人对未来的展望,意图直上高峰,俯瞰大地,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整体上,诗中不仅有自然景色的描写,也饱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形成了一种深远而感人的意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浪迹乾坤一马鞭:诗人以马鞭为媒介,象征游荡于广袤天地之间,表达一种自由洒脱的生活态度。
  2. 丈夫意气畏人怜:强调男子气概,不愿被他人的同情所束缚,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3. 猿声朗啸千山月:描绘猿声在山间的回荡,与明月相映,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4. 鸿影孤飞万里天:大雁孤飞的形象,象征孤独与自由,表现出诗人对自由的向往。
  5. 陈箧苏秦方发愤:提到历史人物,激励自己努力追求理想,寓意深远。
  6. 题桥司马未升仙:借司马迁的未达理想,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不懈努力。
  7. 振衣直上高丘望:振衣而起,象征决心与行动,直上高丘,展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
  8. 吴越川原起暮烟:描绘秋天的景象,产生一种对未来的期望与思考。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比喻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感。例如“浪迹乾坤”和“丈夫意气”形成对仗,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冲突。同时,猿声与鸿影的描绘,也形成了生动的意象,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由、理想与人生奋斗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理想的坚定信念,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由与洒脱。
  • 猿声:代表孤独与自然的呼唤。
  • 鸿影:象征远行与追求。
  • 高丘:寓意理想与目标。
  • 暮烟:象征人生的沉静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丈夫意气”指的是: A. 男子的气概
    B. 对女人的怜爱
    C. 追求财富

  2. “猿声朗啸千山月”中,猿声的作用是: A. 增加诗的欢快感
    B. 突出孤独与思考
    C. 表达对人类的怜悯

  3. “振衣直上高丘望”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A. 绝望
    B. 追求理想的决心
    C. 对自然的无奈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与《秋感 其五》都有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思考的结合,但《登高》更强调对人生苦难的感慨,而《秋感 其五》则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两者在意象表现上各有千秋,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解析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