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丹霞山
白鹤山头飞瀑,
玉箫峰顶生烟。
溪上空闻流水,
竹间不见真仙。
白话文翻译:
在白鹤山的山顶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如同白鹤翱翔;在玉箫峰的顶端,雾气缭绕,宛如仙境。溪水流淌的声音在空中回响,但在竹林之中却看不见真正的仙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白鹤: 一种鸟,象征高洁与超脱。
- 玉箫: 形状如箫的山峰,常与清雅的音乐相联系。
- 飞瀑: 高山上的瀑布,形象生动,表现出自然的壮丽。
- 生烟: 指山顶或云雾缭绕,给人以飘渺之感。
- 溪: 小河流,常用来描写清幽的环境。
- 真仙: 指真正的仙人,象征高人逸士。
典故解析:
“真仙”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表示超脱于世俗的高人或隐士,常常与自然山水相联结。白鹤、玉箫等意象也常出现在诗词中,象征着清雅、恬静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端彦,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因其诗歌多描写山水风景,风格清新脱俗,颇具代表性。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那个时代社会动荡,诗人常借山水抒发个人情感,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丹霞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诗人通过描绘自然之美,表达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丹霞山》以其清新脱俗的意象,展现了山水的自然之美,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首句“白鹤山头飞瀑”,以白鹤作为象征,展示了瀑布的壮丽和山的高耸,给人以开阔的视觉感受。接着的“玉箫峰顶生烟”,则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山顶的云烟仿佛在演奏着一曲悠扬的箫声,使人沉浸于一种恬静的氛围中。
后两句“溪上空闻流水,竹间不见真仙”则转向了诗人内心的思考。尽管溪水流淌,声响不断,但在宁静的竹林间却没有看到理想中的“真仙”,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对比,也暗示了对人生境界的追求。整首诗在意境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描绘自然之美,后半部分则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鹤山头飞瀑: 形象生动,描绘了高山上奔腾的瀑布,给人以震撼之感。
- 玉箫峰顶生烟: 通过“生烟”营造了神秘的氛围,突出了自然的灵动与美好。
- 溪上空闻流水: 表达了溪水的声音在空中回响,带来宁静的感觉。
- 竹间不见真仙: 在幽静的竹林中却没有看到理想中的超脱之人,感叹现实的空虚。
修辞手法:
- 比喻: “白鹤”与“飞瀑”的结合,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的壮丽。
- 对仗: 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 “生烟”赋予了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鹤: 高洁、超脱的象征。
- 飞瀑: 自然壮丽的体现。
- 玉箫: 清雅、音乐的象征。
- 真仙: 理想生活与精神追求的代表。
- 竹: 宁静与隐逸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白鹤”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高洁与超脱
C. 现实的困惑
D. 仙人的存在 -
诗中提到的“玉箫”主要意指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山峰
C. 清雅的音乐
D. 仙人的居所 -
诗中“竹间不见真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向往
B. 对现实的失望
C. 对人生的哲思
D. 对历史的追忆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晁端彦与王维的山水诗:两者都描绘了自然风光,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哲理性思考,而晁端彦则更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与情感共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 《山水诗的美学》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