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道傍菊 其一》

时间: 2025-01-11 06:17:43

园亭种菊只须多,名实相求半已讹。

紫蔓弱茎真此物,顾埋林莽杂蓬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赋道傍菊 其一 赵蕃 〔宋代〕 园亭种菊只须多,名实相求半已讹。 紫蔓弱茎真此物,顾埋林莽杂蓬莱。

白话文翻译:

在园亭中种植菊花,只需多种一些,但名声与实际之间的追求,往往已经出现了偏差。紫色的蔓藤和柔弱的茎,确实是这种植物的特征,但它却被埋没在林莽之中,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混杂在一起。

注释:

字词注释:

  • 园亭:指园林中的亭子。
  • 种菊:种植菊花。
  • 名实相求: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 讹:错误,偏差。
  • 紫蔓弱茎:指菊花的紫色蔓藤和柔弱的茎。
  • 林莽:茂密的树林。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

典故解析:

  • 蓬莱: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蓬莱是东海上的仙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此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隐居时所作,表达了对菊花及其生长环境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赵蕃在观察园亭中的菊花时,对菊花的生长环境和名声与实际之间的差异产生的感慨。他通过描绘菊花的自然特征和生长环境,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中,“园亭种菊只须多”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而“名实相求半已讹”则揭示了社会中名声与实际之间的偏差。后两句“紫蔓弱茎真此物,顾埋林莽杂蓬莱”,通过对菊花特征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往往被忽视或埋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情感深沉,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园亭种菊只须多”:诗人认为在园亭中种植菊花,只需多种一些,强调了简单自然的生活态度。
  2. “名实相求半已讹”:指出名声与实际之间的追求往往已经出现了偏差,反映了社会现实。
  3. “紫蔓弱茎真此物”:描绘了菊花的特征,紫色的蔓藤和柔弱的茎,强调了菊花的自然美。
  4. “顾埋林莽杂蓬莱”:暗示了菊花被埋没在林莽之中,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境混杂在一起,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被忽视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菊花的生长环境比作传说中的蓬莱仙境,增强了诗歌的神秘感和美感。
  • 拟人:通过“顾埋”一词,赋予菊花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人通过对菊花的自然特征和生长环境的描绘,强调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的美好事物往往被忽视或埋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蔓弱茎:描绘了菊花的特征,紫色的蔓藤和柔弱的茎,象征着自然之美。
  • 林莽:茂密的树林,象征着自然环境。
  • 蓬莱:古代传说中的仙境,象征着超脱尘世的理想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名实相求半已讹”反映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社会现实 C. 理想境界 D. 生活态度

  2. “紫蔓弱茎真此物”描绘了什么? A. 菊花的特征 B. 自然环境 C. 理想境界 D. 生活态度

  3. “顾埋林莽杂蓬莱”暗示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社会现实 C. 理想境界 D. 生活态度

答案: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与赵蕃的《赋道傍菊 其一》:两者都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
  •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与赵蕃的《赋道傍菊 其一》:两者都通过对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