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宿清福寺》

时间: 2025-01-11 06:20:04

落日迷墟落,林霏隔树林。

入门疑寺近,出谷听钟深。

墐户觅安寝,隔篱谋浊斟。

不眠还耿耿,百眠搅予心。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投宿清福寺 赵蕃 〔宋代〕

落日迷墟落,林霏隔树林。 入门疑寺近,出谷听钟深。 墐户觅安寝,隔篱谋浊斟。 不眠还耿耿,百眠搅予心。

白话文翻译:

夕阳下,村庄隐没在迷蒙之中,树林间的雾气隔断了视线。 走进门,感觉寺庙就在附近,走出山谷,听到远处钟声深沉。 修补门窗寻找安稳的睡眠,隔着篱笆商量着喝些浊酒。 无法入睡,心中依旧焦虑,百般思绪搅扰着我的心。

注释:

  • 落日:夕阳。
  • 迷墟落:村庄在夕阳下显得模糊不清。
  • 林霏:树林间的雾气。
  • 入门:走进门。
  • 疑寺近:感觉寺庙就在附近。
  • 出谷:走出山谷。
  • 听钟深:听到远处钟声深沉。
  • 墐户:修补门窗。
  • 觅安寝:寻找安稳的睡眠。
  • 隔篱:隔着篱笆。
  • 谋浊斟:商量着喝些浊酒。
  • 耿耿:焦虑不安的样子。
  • 百眠:百般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宋代著名诗人,与韩淲并称“上饶二泉”。他的诗作多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投宿清福寺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焦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傍晚投宿清福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首两句“落日迷墟落,林霏隔树林”,以夕阳和雾气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中间两句“入门疑寺近,出谷听钟深”,通过对比和声音的描写,增强了寺庙的神秘感和距离感。后两句“墐户觅安寝,隔篱谋浊斟”,则转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焦虑。最后两句“不眠还耿耿,百眠搅予心”,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忧郁和不安的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落日迷墟落,林霏隔树林”:夕阳下,村庄隐没在迷蒙之中,树林间的雾气隔断了视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 “入门疑寺近,出谷听钟深”:走进门,感觉寺庙就在附近,走出山谷,听到远处钟声深沉,通过对比和声音的描写,增强了寺庙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 “墐户觅安寝,隔篱谋浊斟”:修补门窗寻找安稳的睡眠,隔着篱笆商量着喝些浊酒,转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焦虑。
  • “不眠还耿耿,百眠搅予心”:无法入睡,心中依旧焦虑,百般思绪搅扰着我的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使整首诗充满了忧郁和不安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落日迷墟落”中的“迷”字,比喻夕阳下的村庄显得模糊不清。
  • 拟人:“不眠还耿耿”中的“耿耿”,拟人化地表达了诗人的焦虑不安。
  • 对仗:“入门疑寺近,出谷听钟深”中的“入门”与“出谷”,“疑寺近”与“听钟深”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傍晚投宿清福寺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焦虑。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在陌生环境中的不安和迷茫。

意象分析:

  • 落日: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一天的结束。
  • 迷墟落:模糊的村庄,象征着陌生和不确定。
  • 林霏:树林间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 钟声:远处深沉的钟声,增强了寺庙的神秘感和距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落日迷墟落”描绘了什么景象? A. 夕阳下的村庄 B. 夕阳下的树林 C. 夕阳下的山谷 D. 夕阳下的寺庙

  2. 诗中的“入门疑寺近”表达了什么感受? A. 对寺庙的向往 B. 对寺庙的怀疑 C. 对寺庙的恐惧 D. 对寺庙的陌生

  3. 诗中的“不眠还耿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安心 B. 焦虑 C. 喜悦 D. 平静

答案:1. A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韩淲的《宿山寺》:同样以投宿山寺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物和内心感受,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赵蕃的《投宿清福寺》与韩淲的《宿山寺》:两首诗都以投宿山寺为背景,但赵蕃的诗更注重内心感受的表达,而韩淲的诗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研究》:对宋代诗歌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包括赵蕃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