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朱义从为渝上霜台之客母夫人年八十余极》
时间: 2025-02-04 15:44:24意思解释
广安朱义从为渝上霜台之客母夫人年八十余极
原文展示:
振振鹭,鹭于飞。
白华遗音咏洁白,故此翔鹭呈鲜仪。
萱堂八十癯仙姿,无心更出风絮词。
夜入佛观灯耿耿,晨翻贝叶多发丝。
郎君风档晋人上,芙蕖照映清涟漪。
晨昏定省履声细,鹭兮飞跃随彩衣。
吾闻击石百兽舞,又闻上世巢可窥。
余生眼明见异事,感今怀昔为此诗。
白话文翻译:
白鹭在空中翩翩起舞,
洁白的花瓣遗留下清脆的歌声,因此飞翔的白鹭显得更为美丽。
八十岁高龄的母亲,宛如瘦弱的仙子,
她无意再吟诵风花雪月的词句。
夜晚走进佛堂,烛光闪烁,
清晨翻开贝叶,细丝如发。
郎君的风采如同晋代人,
荷花的影子映在清澈的涟漪上。
早晚常常体察脚步的声响,
白鹭啊,飞跃在五彩的衣衫上。
我听说打击岩石使百兽舞动,
又听说上古的巢穴是可以窥见的。
我今生的眼睛明亮,看到各种异事,
因此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诗。
注释:
- 振振鹭:振振,形容振翅而飞的样子;鹭,指白鹭。
- 白华:洁白的花;遗音,留下的声音。
- 萱堂:指母亲的居所;八十癯仙姿,形容母亲瘦弱如仙子。
- 佛观:佛教寺庙;耿耿,明亮的样子。
- 贝叶:指贝叶经,古代的一种经书;发丝,指细长的丝状物。
- 郎君:指丈夫或爱人;风档,风采和风度。
- 芙蕖:荷花;清涟漪,清澈的波纹。
- 晨昏定省:常常观察、体察;履声细,脚步声轻微。
- 击石百兽舞:传说中的事情,象征自然的狂野和神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冯时行,宋代诗人,以词清丽见称,风格多样,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常在诗中融入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冯时行晚年,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与赞美,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白鹭的自由飞翔,象征着纯洁和自然的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提到的“白华遗音”和“萱堂八十”,不仅仅是对母亲容貌的描绘,也蕴含了对母爱的深情回忆。尤其“无心更出风絮词”一语,体现了母亲淡泊名利的态度,令人感到一种超然的宁静与智慧。
此外,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夜入佛观”、“晨翻贝叶”,将夜与晨的变化描绘得细腻动人,反映了生活的细节与常态。这些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还引发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亲情的思索,体现出诗人对生命不同阶段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的最后两句,结合自身的经历,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形成了时间的交错与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振振鹭,鹭于飞:开篇以生动的动作描绘白鹭飞翔,象征自由与纯洁。
- 白华遗音咏洁白:表达洁白花瓣留下的声音,暗喻纯洁之美。
- 萱堂八十癯仙姿:对母亲的赞美,八十高龄,依然如仙子般美丽。
- 无心更出风絮词:母亲不再追求华丽的词句,体现了她的淡泊。
- 夜入佛观灯耿耿:描绘夜晚的佛堂,烛光明亮,增添了神秘与宁静。
- 晨翻贝叶多发丝:清晨的光景细腻,展现生活的美好。
- 郎君风档晋人上:用晋代人的风采比喻丈夫,表达敬意。
- 芙蕖照映清涟漪:荷花的影子映衬着水波,象征美好的生活景象。
- 晨昏定省履声细:日常生活中的细微感受,体现关心与观察。
- 鹭兮飞跃随彩衣:白鹭飞翔与美丽的衣衫相映成趣,象征生活的美好。
- 吾闻击石百兽舞:回忆往事,强调生命的多样性与神秘。
- 余生眼明见异事:表达对生活的洞察,感慨万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母亲比作仙子,体现其美丽与超凡。
- 拟人:白鹭被赋予动作,增强了生动性。
- 对仗:诗句中常见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母亲为中心,表达对母爱的感激与怀念,同时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人生的哲理与感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思考。
意象分析:
- 鹭:象征纯洁与自由。
- 白华:代表美好与清新。
- 萱堂:象征家庭与亲情。
- 佛观:代表宁静与内心的平和。
- 芙蕖:象征美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振振鹭”象征什么?
- A. 自由
- B. 哀愁
- C. 忧虑
-
“萱堂八十癯仙姿”中的“癯”字意思是?
- A. 丰满
- B. 瘦弱
- C. 美丽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亲情与人生哲理
- C. 战争与历史
答案:
- A. 自由
- B. 瘦弱
- B. 亲情与人生哲理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以自然景物描写人间的苦乐,但更强调忧国之情。
- 李白《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冯时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