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好事近·愁展翠罗衾
作者: 王国维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愁展翠罗衾,半是馀温半泪。
不辨坠欢新恨,是人间滋味。
几年相守郁金堂,草草浑闲事。
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
白话文翻译:
愁苦地展开翠绿色的罗衾,半是曾经的余温,半是流下的泪水。
分辨不清那是欢笑还是新的怨恨,这就是人间的滋味。
在郁金堂相守了好几年,心中却感到这些都是些草率的闲事。
独自一人面对西风林下,远远地望着红尘中骑马而过的人。
注释:
- 翠罗衾:翠绿色的丝绸被子,象征着温暖和美好。
- 余温:指的是过去的温暖,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
- 新恨:新产生的怨恨,代表着失去后的痛苦。
- 郁金堂:指的是富贵的家居环境,象征着安逸的生活。
- 红尘:人世间的纷扰与繁华。
典故解析:
- 郁金堂:出自古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象征着富贵与安宁,却也暗含着生活的倦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现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和哲学家。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细腻的诗风闻名,尤其擅长表达情感的细腻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王国维人生的特定阶段,诗人经历了个人情感的波折,反映了他对爱情、生活和人世间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好事近·愁展翠罗衾》以细腻而深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开篇以“愁展翠罗衾”引入,既描绘了一个温暖的环境,又暗示着心中的忧伤。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半是馀温半泪”表达了对过去温存的追忆与失去后的痛楚,情感的复杂性在此刻得以体现。
接着,诗人通过“不辨坠欢新恨”,传达出生活中的无奈与迷惘,欢笑与怨恨交织,体现了人间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几年相守”的沉重感受,显示出时间的流逝和相守的无奈,暗示了生活的琐碎与无趣。
最后,诗人“独向西风林下,望红尘一骑”,展现了孤独的状态与对世事的反思。西风常常与秋天相联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而“红尘一骑”则是对世事的淡淡旁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愁展翠罗衾:愁苦的情绪使诗人展开了翠绿色的罗衾,象征着温暖的同时也暗示着内心的忧愁。
- 半是馀温半泪:温暖的余韵和泪水交织,表现出对过往情感的复杂感受。
- 不辨坠欢新恨:对欢笑与新怨的迷惘,体现了生活的多变与无常。
- 几年相守郁金堂:长时间的相守让诗人感到倦怠和无聊,反映出人际关系的疲惫。
- 草草浑闲事:对生活琐事的淡漠与无奈,体现出对世俗的失望。
- 独向西风林下:独自面对自然,表现出孤独与对世事的思索。
- 望红尘一骑:遥望人世间的纷繁,表现出对外界的冷漠与超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翠罗衾”比喻温暖的回忆,富有情感色彩。
- 对仗:通过对称的词语构造,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生活的复杂感受,既有对美好回忆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思考,展现了人生的多样性和无常。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罗衾:象征温暖与美好,同时暗含忧伤。
- 余温:代表过去的幸福与温情。
- 红尘:象征世俗生活的繁华与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愁展翠罗衾”中的“翠罗衾”象征什么?
- A. 温暖和美好
- B. 忧愁和失落
- C. 生活的琐碎
答案:A
-
诗中“几年相守郁金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生活的热爱
- B. 对爱情的倦怠
- C. 对自然的向往
答案:B
-
“望红尘一骑”中“红尘”指的是?
- A. 自然景色
- B. 人世间的纷扰
- C. 个人的内心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王国维的《好事近·愁展翠罗衾》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往昔的思念与生活的无奈,但王国维的作品更为沉郁、孤独,而李清照则有着更多的细腻与柔情。
参考资料:
- 《王国维诗文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