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呈蜀中周癸公夫子》

时间: 2025-01-26 03:59:54

沾时雨,桃李乐春风。

一代仰儒宗。

青丝班白峨眉雪,胸襟磊落剑门峰。

最难逢。

能负笈、步趋从。

怕得是宰予尝昼寝,怕得是粪墙兼朽木,辜负了匠人功。

春花秋月多佳句,高山流水每扶筇。

二窗词,昭日月,映苍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沾时雨,桃李乐春风。一代仰儒宗。青丝班白峨眉雪,胸襟磊落剑门峰。最难逢。能负笈步趋从。怕得是宰予尝昼寝,怕得是粪墙兼朽木,辜负了匠人功。春花秋月多佳句,高山流水每扶筇。二窗词,昭日月,映苍穹。

白话文翻译:

时雨洒落,桃树李树在春风中欢快地生长,这是一个仰慕儒家思想的时代。青丝如同白发般的峨眉雪,胸怀磊落如剑门山巅。最难得的是能够遇到这样的机缘。担心的是宰相孔子的学生曾经在白天睡觉,担心的是破败的墙壁和腐朽的木头,辜负了工匠的辛勤付出。春花秋月中总有美好的诗句,高山流水时常伴我扶杖而行。窗外的词句,昭示着日月的流转,映照着苍穹的广阔。

注释:

字词注释:

  • 沾时雨:指及时的春雨,给桃李带来生机。
  • 仰儒宗:敬仰儒家思想的宗主。
  • 青丝班白:青丝(黑发)与白发交织,象征岁月的变迁。
  • 胸襟磊落:胸怀开阔、坦荡。
  • 负笈:背负书箱,指求学之路。
  • 宰予:指孔子的学生宰予,形象代表懒惰。

典故解析:

  • 剑门峰:指的是四川的剑门山,象征着险峻和气节。
  • 高山流水:来源于古代的故事,象征知音相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温树校,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期间,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与人生哲理,风格典雅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社会变革时期,诗人借古抒怀,表达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及对未来的思考,反映出知识分子对社会责任感的追求。

诗歌鉴赏:

《最高楼》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诗作,温树校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人文情怀,展现出对儒家文化的深厚敬仰。诗中提到的“桃李乐春风”不仅表现了自然界的美丽,还暗示了人们在美好环境中成长的希望。

诗的开头通过“沾时雨”引入春天的气息,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用“青丝班白峨眉雪”描绘了人生的变迁,表达了对青年时代的向往。诗人心中崇高的理想像“胸襟磊落剑门峰”,坚毅而广阔,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目标。

接下来的“最难逢”反映了遇到良机的珍贵,而“怕得是宰予尝昼寝”则是对懒惰和不求进取的警惕。这些警句不仅自省,更是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对工匠精神的认可和对时代责任的思考贯穿全诗。

最后,以“春花秋月多佳句”结束,诗人寄情于山水之间,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沾时雨:引入春天,象征万物复苏。
  • 桃李乐春风:桃李盛开,象征希望和美好。
  • 一代仰儒宗:表现对儒家文化的尊崇。
  • 青丝班白峨眉雪:人生的轮回与变化。
  • 胸襟磊落剑门峰:胸怀宽广,如山峰一样坚定。
  • 最难逢:遇到这样的机缘是难得的。
  • 能负笈步趋从:强调求学的决心。
  • 怕得是宰予尝昼寝:自省,警惕懒惰。
  • 春花秋月多佳句:赞美自然中的文化美。
  • 高山流水每扶筇:借景抒情,表达与自然的亲近。
  • 二窗词,昭日月:诗歌的流转与生活的感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丝比作白发,表现时间的流逝。
  • 对仗:如“春花秋月”,表现诗句的和谐。
  • 象征:高山流水象征知音与友谊。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呼唤人们珍惜时间,努力向上,同时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李:象征青春和希望。
  • 春雨:代表新生和生机。
  • 青丝/白发:象征人生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
  • 剑门峰:象征坚韧和高远的理想。
  • 春花秋月: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桃李乐春风”是指什么?

    • A. 自然的美好
    • B. 学习的快乐
    • C. 社会的繁荣
  2. “胸襟磊落剑门峰”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自卑
    • B. 坦荡与坚定
    • C. 愤怒
  3. “怕得是宰予尝昼寝”中的“宰予”是谁?

    • A. 一个历史人物
    • B. 一个诗人
    • C. 一个神话人物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温树校的《最高楼》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洒脱,而温树校则更为内敛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