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 灯夕书感》
时间: 2025-01-11 13:05:2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人日过,春在绣帷中。
银烛影,落梅风。
灯屏尽画桃花马,
帘旌双绣柳条龙。
可怜宵,切莫放,
玉尊空。
消尽也红檐霜与雪。
且料理铜街花与月。
休更忆,凤城东。
金莲宣赐知何日,
金鳌缥缈是何峰。
又三年,浑不见,
软尘红。
白话文翻译:
人日(正月初七)过了,春天在绣帷帐里。
银烛的影子在飘动,梅花的风轻轻吹来。
灯笼屏风上画满了桃花和骏马,
窗帘上绣着双条柳龙。
可怜的夜晚,不要再放过,
玉杯已空。
红檐、霜雪消尽了。
且把铜街的花与月整理好。
不要再回忆,凤城的东边。
金莲的恩赐,何时会到呢?
那金鳌缥缈的山峰又在何处?
又过了三年,完全看不见,
只有软尘与红色的记忆。
注释:
- 人日:即正月初七,古人认为这是人们的生日。
- 绣帷:绣花的帷幕,指华美的室内装饰。
- 银烛:表示灯光,烛光的映照。
- 灯屏:灯笼的屏风,通常用于装饰。
- 桃花马:桃花和马的图案,象征春天的生机。
- 金莲:指古代女子的莲足,象征美丽。
- 金鳌:传说中的神话生物,象征高远与神秘。
典故解析:
- 人日:古代习俗,正月初七被视为人的生日,古人常在这一天庆祝。
- 凤城:指古代对长安的美称,象征繁华与美好。
- 金鳌:源自道教文化,金鳌象征着长生与仙境。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樊增祥,清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天,正值人日佳节,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往事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最高楼 灯夕书感》是樊增祥以人日为背景,描绘春天的欢愉与人生的无常。诗中透出淡淡的忧伤,尽管春天的景色美丽,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的美好似乎变得遥不可及。诗人通过对灯笼、桃花、梅风等意象的描写,营造了一种生动的节日氛围,但同时也隐含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与无奈。尤其在“金莲宣赐知何日,金鳌缥缈是何峰”中,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渴望达到了高潮,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又似乎充满了无力感。整首诗情感真实,意象丰富,展现了樊增祥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的“人日过”,引出节日的背景,紧接着“春在绣帷中”描绘了春天的到来。
- “银烛影,落梅风”营造出温馨的氛围,仿佛能感受到春风拂面。
- “灯屏尽画桃花马”展示了节日的喜庆与生机,结合视觉艺术的美感。
- “可怜宵,切莫放”则带有一种对时光匆匆流逝的感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 最后的“又三年,浑不见,软尘红”则是对未来的无奈与惆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力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灯屏尽画桃花马”,用绘画比喻生动的景象。
- 对仗:如“金莲宣赐知何日,金鳌缥缈是何峰”,使诗句更具韵律感与美感。
- 拟人:灯烛与风的描写生动形象,使春天更具情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生命的复苏与希望。
- 灯烛:象征温暖、团圆与节日的气氛。
- 桃花、梅风:象征春天的美丽,暗示着青春与美好。
- 金莲、金鳌:象征美丽、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人日过”指的是哪个节日? a) 春节
b) 清明节
c) 正月初七
d) 中秋节 -
诗中描绘的春天的意象有哪些? a) 银烛
b) 桃花
c) 梅风
d) 以上皆是 -
“金鳌缥缈”象征什么? a) 美丽
b) 迷茫
c) 理想与追求
d) 繁华
答案:
- c) 正月初七
- d) 以上皆是
- c) 理想与追求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樊增祥的《最高楼 灯夕书感》,两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但李白更侧重于对家乡的思念,而樊增祥则更关注于节日与青春的流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