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昌舟夜寄叶化甫
作者: 祁衍曾 〔明代〕
征途瞻上国,秋尽度聊城。
葭露迎船重,萤光带月明。
江山违夙约,诗酒尚虚名。
想到茆溪上,翛然笑独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诗人一路向北,回望着高远的故国,已是秋天,正值游历聊城。河边的芦苇上挂着露珠,船上的人感到沉重,夜空中萤火虫的光辉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诗人感叹江山与昔日的约定已然不再,留存于世的只是诗酒的虚名。想到茆溪的悠然自得,诗人忍不住微笑,独自清醒。
注释
- 征途:旅途,行程。
- 瞻上国:远望自己所向往的国家。
- 聊城:地名,位于今山东省。
- 葭露:芦苇上的露水。
- 迎船重:船被湿重的露水侵袭。
- 萤光:萤火虫的光芒。
- 虚名:空洞的名声,无法实际享受的荣华。
- 茆溪:指的是一个宁静的地方,表现出诗人向往的心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祁衍曾,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隽永。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旅途中,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自然的热爱。开头两句描绘了旅途的艰辛和对故国的向往,展现出一种孤独的旅者心境。接下来的“葭露迎船重,萤光带月明”,通过对自然景象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在宁静中思考的情感。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冷漠,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这首诗通过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又有对现实名利的淡泊态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征途瞻上国:在旅途上仰望故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秋尽度聊城:已是秋天,经过了聊城,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旅途的疲惫。
- 葭露迎船重:芦苇上的露水让船体显得沉重,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萤光带月明:萤火虫的微光与明亮的月光交相辉映,描绘出美丽的夜景。
- 江山违夙约:江山与昔日的约定已不复存在,感叹时光的流逝。
- 诗酒尚虚名:诗歌与酒的名声在世上却是空洞无物。
- 想到茆溪上:回忆起茆溪的宁静,表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 翛然笑独醒:诗人自得其乐,独自醒悟,体现了内心的平静。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如“葭露迎船重”象征旅途的艰难。
- 对仗:诗中有一定的对仗结构,如“萤光带月明”与“江山违夙约”,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名利的淡泊,表现出一种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葭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旅途的艰辛。
- 萤光:代表微小而美丽的事物,暗喻诗人的追求。
- 茆溪:象征宁静的生活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在哪个季节写下这首诗?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聊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江苏
- B. 山东
- C. 浙江
- D. 河南
答案:
- C. 秋天
- B. 山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祁衍曾的诗更多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个人的豪情和孤独。两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追求,但在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宋词元曲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