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圣灯》

时间: 2025-01-10 18:46:54

细如珠颗大如杯,照夜浮空去复来。

神物戏人安可料,密移星斗下岩隈。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池圣灯
作者: 萧之敏 〔宋代〕

细如珠颗大如杯,照夜浮空去复来。
神物戏人安可料,密移星斗下岩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神秘的光源,细小如珠,巨大如杯,夜晚时它在空中闪烁,时而远去,时而又归来。诗中提到这种神奇的物体戏弄人类,这种现象是无法预料的,因为它悄然移动,仿佛把星星都带到了山岩的隐蔽处。

注释:

  • 细如珠颗:形容光点细小如珠子。
  • 大如杯:与前句形成对比,形容光点也可以大如杯子。
  • 照夜浮空:照亮夜空,浮游于空中。
  • 神物:指神秘的物体或现象。
  • 戏人:戏弄人类。
  • 安可料:如何能预料。
  • 密移星斗:悄然移动星星和星座。
  • 岩隈:山岩的隐蔽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萧之敏,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神秘现象。诗人常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宋代,正是文化繁荣、诗歌创作活跃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写下了这首充满幻想与哲理的作品。

诗歌鉴赏:

《天池圣灯》是一首充满神秘感和幻想色彩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光影变幻、难以捉摸的世界。首句“细如珠颗大如杯”将光源的不同形态对比展现,使读者感受到其微妙而又宏大的特性。接下来的“照夜浮空去复来”,更是生动地描绘了光在夜空中的动态,给人以梦幻的视觉体验。

诗的后两句则引出一种哲学思考,神秘的光源被视为“神物”,其行为似乎在戏弄人类,显示出自然的不可捉摸和人类的渺小。这种神秘感与人类的无力感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刻的主题。诗的最后,提到“密移星斗下岩隈”,暗示着光源与星空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宇宙奥秘的探索欲望。

整首诗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和充满哲思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思考,使得这首诗在意境上达到了一个高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细如珠颗大如杯:通过对光源大小的描绘,突显了其神秘与变化。
  2. 照夜浮空去复来:光源在夜空中的移动,暗示着不可捉摸的特性。
  3. 神物戏人安可料:引出对神秘现象的思考,体现人类对自然的无能为力。
  4. 密移星斗下岩隈:暗示光源与星空的关联,增强了神秘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光源比喻为珠子和杯子,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现象拟人化,增加了诗的趣味性。
  • 对仗:前后句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与思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与无力,表达了对未知事物的深切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颗:象征光的细腻与美丽。
  • :象征光的宏大与丰富。
  • :象征未知与神秘。
  • 神物:象征自然的不可知与超自然的力量。
  • 星斗:象征宇宙的广阔与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来形容光源大小的比喻有哪些? A) 珠颗 B) 杯 C) 星斗 D) 岩隈
    答案:A, B

  2. 诗中提到的“神物”是指什么? A) 人类 B) 神秘的光源 C) 星星 D) 岩石
    答案:B

  3. 诗中“密移星斗下岩隈”表达了什么主题? A) 人类的伟大 B) 自然的无常 C) 光的美丽 D) 夜的宁静
    答案:B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萧之敏研究》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 李白
  • 《静夜思》 -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夜泊牛津》:同样表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孤独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通过月光描绘思乡情绪,和《天池圣灯》在意境与情感上形成呼应。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天池圣灯》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