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沽流不似江流,独凝愁。
只是天南地北总悠悠。
风乍起,情何已,且登楼。
不尽浮云深树一时秋。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间的流逝与江河的流动不同,惟有我独自凝视着愁苦。
只不过是天南地北,万事皆显得悠然自得。
风忽然起了,情感已然难以言表,不如登高望远。
无尽的浮云与深邃的树木交织成了一幅秋天的画卷。
注释
- 沽流:此处指的是时间的流逝,意在表达时间的无情与孤独感。
- 江流:指江河的流动,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规律。
- 天南地北:形容距离遥远,天各一方的状态。
- 风乍起:指风突然吹起,象征着情感的变化。
- 登楼:指登高远望,象征着超然的心境。
- 浮云:象征变幻不定的事物与时光。
- 深树:代表秋天的静谧与宁静。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风乍起”可以与古诗中常见的自然意象相联系,风的突然变化往往象征着情绪的波动,这种意象在许多中国古典诗词中都有体现,如杜甫的《春望》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克文,清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清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通过对自然的观察与感悟,表达了个人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相见欢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索的诗。开篇“沽流不似江流”,以时间的流逝引入诗的主题,诗人通过将时间与江流进行对比,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愁苦和无奈感。紧接着,诗人用“天南地北总悠悠”来描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疏离,增添了情感的分离感。第三句“风乍起,情何已,且登楼”,更是将情感的波动与自然现象结合,表现出内心的复杂与迷茫。最后一句“不尽浮云深树一时秋”,则是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秋日静谧的依恋,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传达出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沽流不似江流”:时间的流逝和江河的流动是不同的,传达出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孤独。
- “独凝愁”:表达了诗人独自面对愁苦的情感。
- “只是天南地北总悠悠”:描绘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心情的悠远。
- “风乍起,情何已,且登楼”:风的突然变化引发情感的波动,建议诗人不如登高望远。
- “不尽浮云深树一时秋”:通过自然景象展现诗人对时光与秋天的感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时间比作流动的江河,形象生动。
- 拟人:风被赋予情感,表现出情感的变化。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美感,使得朗朗上口。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情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表现了孤独与哲理的交织。
意象分析
- 流:象征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风:代表情感的变化与自然的力量。
- 云:象征浮躁与无常的时光。
- 树:象征宁静与耐心的等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沽流”指的是什么?
A. 江河流动
B. 时间的流逝
C. 风的变化
D. 个人的情感 -
“风乍起”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孤独
B. 情感的波动
C. 自然的力量
D. 秋天的来临 -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袁克文的《相见欢 其二》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均展现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但袁克文的作品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现女性的柔情与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