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见欢 赠季弟
作者: 王士禄 〔清代〕
若为歌管销愁,
荡离忧。
忆逐残秋,
征雁问扬州。
意中漫,
怜东阁,
少淹留。
谁识到来,
翻送秣陵舟。
白话文翻译:
如果能够通过歌声和乐器来消解忧愁,
就能放下离愁别绪。
我想起那渐渐逝去的秋天,
只好让飞过的雁群问候扬州。
心中情意悠然,
怜惜东阁的景色,
却又不愿久留。
谁能知晓这次相聚,
竟然还送走了秣陵的船只。
注释:
字词注释:
- 歌管:指歌声和乐器。
- 销愁:消解忧愁。
- 荡离忧:摆脱离别的忧愁。
- 逐:追逐,逐渐。
- 征雁:指迁徙的雁群。
- 扬州:古代名城,常作为思乡的象征。
- 东阁:指东边的楼阁,可能是作者抒情的地点。
- 秣陵:今南京,古称秣陵,作为水路交通的地点。
典故解析:
- 征雁:在古代诗词中,雁常常象征着离别与思乡,因其迁徙季节性而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秣陵舟:秣陵是南京的古称,舟则是水上交通的工具,意指离别时的送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禄(生年不详,卒于1733年),清代诗人,擅长词赋,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情感细腻,常以抒情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作者与友人季弟的离别有关,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鉴赏:
《相见欢 赠季弟》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词作,整体情感细腻而深沉。开篇的“若为歌管销愁,荡离忧”便直入主题,表达了通过歌声来解愁的愿望,这种愿望在面对离别时显得格外渺小而无奈。接下来的“忆逐残秋,征雁问扬州”则将季节的更替与离别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秋天象征着成熟与凋零,也暗示着友情的珍贵与短暂。
“意中漫,怜东阁,少淹留”这一句流露出对东阁美景的留恋,但又表现出一种不愿过多停留的心情,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最后一句“谁识到来,翻送秣陵舟”将离别的意境推向高潮,既是对友人季弟的关怀,也是对未来再见的期盼,寄托了对友情的坚定信念。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情的结合,使得离别的主题显得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感,展现了王士禄细腻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若为歌管销愁,荡离忧:假如能够用歌声和乐器来消解忧愁,那就可以摆脱离别的烦恼。
- 忆逐残秋,征雁问扬州:回忆着那渐渐逝去的秋天,让飞过的雁群向扬州问好。
- 意中漫,怜东阁,少淹留:心中情意悠然,怜惜东边的楼阁,但却不愿久留。
- 谁识到来,翻送秣陵舟:谁能知晓这次相聚,竟然还送走了秣陵的船只。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歌管”比喻音乐能够解忧,形象生动。
- 对仗:词中“销愁”“离忧”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意象:通过“征雁”“残秋”等意象传达离别的情感与季节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谊与对短暂时光的无奈,反映出一种既珍惜又伤感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歌管:象征音乐与情感的表达。
- 征雁:象征离别与思乡之情。
- 东阁:象征美好的时光与回忆。
- 秣陵舟:象征离别的交通工具,强调离开的不可逆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征雁”指的是什么?
- A. 迁徙的雁群
- B. 友人的船只
- C. 秋天的景象
-
“意中漫,怜东阁,少淹留”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东阁的留恋
- B. 不愿久留的心情
- C. 对友人的思念
-
诗中的“秣陵舟”象征着什么?
- A. 快乐的旅程
- B. 离别的交通工具
- C. 友谊的长久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个人情感冲突。
- 《夜泊牛津》(李白):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旅途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送别》(王维)与《相见欢 赠季弟》:两者都表达了离别之情,但王维的作品更为直接与深情,而王士禄则通过自然意象与细腻情感的结合,展现了更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王士禄生平与作品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