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旧游有感》

时间: 2025-01-26 06:24:09

奇石尽良友,好山皆故乡。

见时应下拜,去后总难忘。

残日染寒翠,秋风吹古香。

昔游空剩迹,尘佛闭虚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旧游有感
作者: 德元 〔清代〕

奇石尽良友,好山皆故乡。
见时应下拜,去后总难忘。
残日染寒翠,秋风吹古香。
昔游空剩迹,尘佛闭虚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旧游的深切怀念。山里的奇石如同亲密的朋友,优美的山水则是我心灵的故乡。见到这些美景时,我不禁要鞠躬致敬,而离去后却总是难以忘怀。夕阳的余晖把山间的翠色染得更加深邃,秋风送来阵阵古老的香气。曾经游玩的痕迹如今已成空,尘封的佛堂显得更加虚无。

注释:

  • 奇石:指形状奇特的石头,象征着友谊和美好的回忆。
  • 良友:好朋友,这里形容奇石如同好友般亲切。
  • 故乡:对美好自然的归属感,表达一种心灵的家园。
  • 下拜:表示对美景的敬仰和感激。
  • 残日:指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寒翠:深绿的山色,带有一丝凉意。
  • 古香:古老的香气,可能指秋天的植物散发的气味。
  • 昔游:曾经游玩的地方。
  • 尘佛:佛教寺庙,暗示着对往昔的怀念和人生的思考。
  • 虚堂:空荡荡的殿堂,象征着内心的空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德元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融入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德元游览故地后,因见旧游之地而生感慨。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结合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过旧游有感》是一首充满抒情的诗作,诗人在游历中与自然的奇石、青山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诗的开头以“奇石尽良友,好山皆故乡”引入,展现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似乎在向人们传达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接下来的“见时应下拜,去后总难忘”则透露出一种对美的敬仰和对旧游的怀恋,表明了诗人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

“残日染寒翠,秋风吹古香”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反映出秋天的特征,夕阳的余晖与秋风的古香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令人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美丽。最后两句“昔游空剩迹,尘佛闭虚堂”则表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生命的思考,曾经的游踪已无迹可寻,唯有心中的记忆与感慨在不断闪现。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深厚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生活与自然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奇石尽良友:奇特的石头如同亲密的朋友,表现了自然景物与人的亲切关系。
  2. 好山皆故乡:美丽的山水是我的故乡,体现了与自然的深厚情感。
  3. 见时应下拜:看到这些景色时自然会感到敬仰,说明诗人对自然的尊重。
  4. 去后总难忘:离开之后依然难以忘怀,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
  5. 残日染寒翠:夕阳的余晖照射在深绿的山色上,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6. 秋风吹古香:秋风带来的古老香气,增强了自然的韵味。
  7. 昔游空剩迹:曾经游玩的地方如今已无痕迹,隐喻时间的流逝和记忆的模糊。
  8. 尘佛闭虚堂:佛堂被尘封,显得虚空,反映了对往昔的思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奇石比作良友,增强了情感的亲切感。
  • 拟人:通过“见时应下拜”,赋予自然景物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旧游的怀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奇石:象征友谊与自然的奇妙。
  • 好山:代表归属感与心灵的家园。
  • 残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古香:传达出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积淀。
  • 尘佛:暗示对宗教与内心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奇石”象征什么?

    • A. 朋友
    • B. 自然景观
    • C. 时间
    • D. 生命
  2. “残日染寒翠”中“残日”指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

    • A. 清晨
    • B. 正午
    • C. 傍晚
    • D. 午夜
  3. 诗人对旧游的情感是:

    • A. 忘记
    • B. 怀念
    • C. 恨意
    • D. 无所谓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王维〕:同样描写自然景色与情感。
  • 《登高》 〔杜甫〕: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同样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但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 《静夜思》 〔李白〕:在思乡情怀上与《过旧游有感》相似,但侧重点不同,前者更关乎个人情感,后者则关注于人与自然的联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