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墓看梅》

时间: 2025-01-11 21:49:29

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

登临更上朝元阁,满壁苔痕没旧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谢却兰桡信杖藜,千峰盘磴入花畦。
晴云度影迷三径,暗水流香冷一溪。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
登临更上朝元阁,满壁苔痕没旧题。

白话文翻译:

谢绝了兰舟,放下了手杖,拄着藜杖,千峰环绕着蜿蜒的小路,通向花田。
晴朗的云彩映照着三条小径的影子,暗流的溪水散发着清香,凉意扑面而来。
寺庙多藏于深树之中,村庄一半在夕阳西下的地方。
再登上朝元阁,满墙的苔藓掩盖了旧日的题词。

注释:

  • 兰桡:兰舟,指小船,这里形容谢绝舟行。
  • 信杖:手杖,表示依靠的工具。
  • :藜杖,表示诗人拄着的手杖。
  • 千峰:形容山峰众多,景色壮丽。
  • 盘磴:盘旋的小路。
  • 花畦:花田。
  • 晴云:晴天的云彩。
  • 度影:映照影子。
  • 暗水:指溪水,流淌无声。
  • 冷一溪:表示溪水的清凉。
  • 僧寺:佛教寺庙。
  • 夕阳西:日落的方向。
  • 朝元阁:阁楼名,常用于游览和登高。
  • 苔痕:墙壁上的苔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德元,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诗歌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玄墓看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人在巧妙的意象运用中,将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生活相结合,展现了一幅和谐的山水画卷。整首诗的氛围悠然自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感慨,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开头两句中,诗人谢绝了舟行,选择了步行,这不仅是对喧嚣生活的拒绝,更是对自然的向往。接下来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了光影变化与香气流动,仿佛置身于春日的田园中,享受那份宁静与惬意。

“僧寺多藏深树里,人家半在夕阳西。”这一句勾勒出村庄和寺庙的布置,隐含着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最后两句,登上朝元阁,满墙的苔痕显得沧桑,似乎在喃喃诉说着往日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的追思与对过往的感慨。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织中,营造出一种思念与怀旧的气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谢却兰桡信杖藜:表达了诗人拒绝乘船,选择步行的决心。
  • 千峰盘磴入花畦:描绘了蜿蜒的山路通向繁花似锦的田园。
  • 晴云度影迷三径:描写了阳光洒落在小径上,形成美丽的光影。
  • 暗水流香冷一溪:表现了溪水的清凉和幽香,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 僧寺多藏深树里:暗示寺庙常隐匿在树林中,宁静而幽深。
  • 人家半在夕阳西:描绘了村庄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温暖而亲切。
  • 登临更上朝元阁:展示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表达了对美景的向往。
  • 满壁苔痕没旧题:结尾处的苔藓掩盖了旧日题词,暗含时光的流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晴云度影”与“暗水流香”,对称工整,增强了音韵美。
  • 意象:通过“兰桡”、“三径”、“暗水”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出一种恬淡与悠远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兰桡:象征着诗人对自然的向往。
  • 千峰: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 花畦:象征着生机与繁荣。
  • 暗水: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 僧寺:传达了对宗教与内心平静的追求。
  • 夕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感慨。
  • 苔痕: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对往事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兰桡”是指什么? A. 船
    B. 手杖
    C. 花
    D. 山峰

  2. “千峰盘磴入花畦”中,“盘磴”指的是什么? A. 山峰
    B. 小路
    C. 河流
    D. 花田

  3. 诗中的“满壁苔痕没旧题”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人情的厌倦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对比德元的《玄墓看梅》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展现了山水的美丽和内心的宁静,但王维更侧重于意境的空灵,而德元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对历史的感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诗词入门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