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
时间: 2025-01-26 02:54: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少小携书借隙光,宵眠常晏起常忙。
莫嫌茅舍曝朝日,犹胜板桥行晓霜。
藜杖久疏前阁老,桃花不记旧台郎。
自惭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老庄。
白话文翻译:
从小就借着微弱的光线读书,夜里常常睡得很晚,早上又起得很忙。
不要嫌弃茅草屋曝晒在晨光下,这总比在板桥上走在早晨的霜冻中要好。
很久没去拜访老阁老了,桃花也不记得当年的台郎了。
我自愧道学的功夫太浅,晚年却逃避儒家思想,转向老庄学说。
注释:
- 少小:年幼时。
- 携书:带着书本。
- 隙光:微弱的光线。
- 宵眠常晏:晚上睡得很晚。
- 莫嫌:不要嫌弃。
- 茅舍:茅草房屋。
- 曝:曝晒。
- 板桥:指板桥上的行走。
- 晓霜:早晨的霜冻。
- 藜杖:用藜草制成的拐杖,象征年老。
- 阁老:指年长有德之人。
- 台郎:指年轻时的朋友或同伴。
- 自惭:自感惭愧。
- 道学:指儒家学说。
- 老庄: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代表道家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廷佐,号雪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书法家。刘克庄生于一个书香世家,早年即以才华著称,参与科举并多次入仕。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人情,具有浓厚的道家思想。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表达对年少时光的怀念,以及对道学与儒学的思考与挣扎。诗中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隐含着对自己学识浅薄的自嘲。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刘克庄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个人情感。开篇以“少小携书借隙光”描绘了自己年少时的读书经历,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接着通过“宵眠常晏起常忙”的自述,反映了诗人生活的忙碌与节奏,暗示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受。
“莫嫌茅舍曝朝日,犹胜板桥行晓霜”一句,诗人以对比手法,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环境的淡然与满足,尽管身处简陋的茅舍,依旧觉得其温暖与安逸。接下来的“藜杖久疏前阁老”则表现了对岁月流逝和老友的思念,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自惭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老庄”则是对自我的反思与批判,诗人虽有对道学的倾心,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学识与修养并不深厚,表现出一种无奈与自嘲。整首诗语言朴实却富有哲理,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受,又有对理想与现实的深思,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小携书借隙光:少年时代,带着书本,借着微弱的光线阅读,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
- 宵眠常晏起常忙:夜晚睡得很晚,早上又起得很忙,反映生活的忙碌与紧迫感。
- 莫嫌茅舍曝朝日:不要嫌弃自己的茅草屋在晨光下曝晒,表达对生活环境的满足与乐观。
- 犹胜板桥行晓霜:与在板桥上走在早晨的霜冻中相比,生活条件虽差却更为温暖,寓意对生活的珍惜。
- 藜杖久疏前阁老:很久没有去拜访年长的朋友,表现出对友谊的惦念与歉疚。
- 桃花不记旧台郎:桃花依旧盛开,却不再记得曾经的朋友,象征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自惭道学工夫浅:自感道学修养不够,表现出对自己知识的惭愧与反思。
- 晚却逃儒入老庄:晚年时却逃避儒学,转向老庄哲学,表达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思索。
修辞手法:
- 对比:如“茅舍”和“板桥”,用以突出生活的不同状态与选择。
- 隐喻:藜杖象征年老与无力,桃花则象征青春与记忆。
- 自嘲:以“自惭”展现诗人对自我学识的批判,增强情感的真实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成长和生活经历的回顾,表达了刘克庄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对知识追求的渴望,以及对友谊与人生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淡淡忧伤与自嘲,令人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象征知识与求知的渴望。
- 茅舍:代表简朴生活,体现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 晓霜:象征艰难与冷清,暗示人生的困境。
- 藜杖:象征年老,代表时间的流逝。
- 桃花:象征青春与友谊的美好回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藜杖”象征什么? A. 知识
B. 年老
C. 友谊
D. 财富 -
填空题:诗人自感道学工夫浅,晚却逃儒入__。
-
判断题:诗人在诗中表现出对茅草屋的嫌弃。(对/错)
答案:
- B
- 老庄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刘克庄的《警斋吴侍郎再和余送行及居厚弟诗各次韵》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两者都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刘的诗更多着眼于个人的内心感受,而陆游则关注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责任。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