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酬常循州》
时间: 2025-01-27 04:09: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依韵酬常循州 徐夤 〔唐代〕 早年花县拜潘郎,寻忝飞鸣出桂堂。 日走登天长似箭,人同红树岂经霜。 帆分南浦知离别,驾在东州更可伤。 公论一麾将塞诏,且随征令过潇湘。
白话文翻译:
早年曾在花县拜访潘郎,后来有幸在桂堂中飞黄腾达。 日子过得像箭一样快,人生如红树般未经风霜。 船帆在南浦分开,才知离别的滋味,驾车在东州更是令人伤感。 公众的议论像一挥手就能堵塞诏令,暂且随着征令过潇湘。
注释: 字词注释:
- 花县:指美丽的县城。
- 潘郎:指潘岳,西晋文学家,此处泛指文人。
- 桂堂:指高雅的居所。
- 日走登天长似箭:形容时间流逝迅速。
- 红树:比喻年轻未经历练的人。
- 南浦:指送别之地。
- 东州:指目的地。
- 公论:公众的议论。
- 一麾将塞诏:形容公众的力量大到可以影响政令。
- 潇湘:指湖南的潇水和湘江,泛指湖南地区。
典故解析:
- 潘郎:潘岳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以文才著称,此处用以比喻有才华的人。
- 桂堂:古代常用来形容高雅的居所,此处指诗人曾经有幸进入的高雅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和人生经历。这首诗是他在某个时期对常循州的回应,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感慨和对时局的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徐夤在回应常循州时所作,可能是在他经历了一些人生变迁后,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诗中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离别的伤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公众议论的看法。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日走登天长似箭”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而“人同红树岂经霜”则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未经风霜的自己的反思。后两句通过对离别和旅途的描写,加深了诗中的伤感情绪。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局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早年花县拜潘郎,寻忝飞鸣出桂堂。
- 诗人回忆早年拜访有才华的人,后来有幸在高雅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 日走登天长似箭,人同红树岂经霜。
- 时间流逝迅速,人生如红树般未经风霜,表达了诗人对年轻时的自己的反思。
- 帆分南浦知离别,驾在东州更可伤。
- 通过离别和旅途的描写,加深了诗中的伤感情绪。
- 公论一麾将塞诏,且随征令过潇湘。
- 表达了对公众议论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和随遇而安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走登天长似箭”用箭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如“人同红树岂经霜”将人生比作红树,未经风霜。
- 对仗:如“帆分南浦知离别,驾在东州更可伤”中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生感慨和对时局的看法。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展望,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离别的伤感,以及对公众议论的看法。整首诗情感基调深沉,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局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县:美丽的县城,象征美好的过去。
- 桂堂:高雅的居所,象征诗人曾经有幸进入的环境。
- 红树:比喻年轻未经历练的人,象征诗人年轻时的自己。
- 南浦:送别之地,象征离别。
- 东州:目的地,象征未来的不确定。
- 潇湘:湖南的潇水和湘江,泛指湖南地区,象征旅途和随遇而安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日走登天长似箭”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人同红树岂经霜”一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年轻时的自己的自豪 B. 对年轻时的自己的反思 C. 对年轻时的自己的怀念 D. 对年轻时的自己的不满 答案:B
-
诗中“公论一麾将塞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看法? A. 公众的力量 B. 政令的执行 C. 个人的权威 D. 社会的稳定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 王维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
诗词对比:
- 徐夤的《依韵酬常循州》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时局的深刻思考,但徐诗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经历的感慨,而杜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背景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