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山秋晚 徐夤 〔唐代〕 十载衣裘尽,临寒隐薜萝。 心闲缘事少,身老爱山多。 玉露催收菊,金风促剪禾。 燕秦正戎马,林下好婆娑。
白话文翻译:
经过十年的风霜,衣裘已尽,面对寒冷,隐居在薜萝之中。 心境闲适因为事务稀少,身体衰老却更爱山林。 玉露促使菊花成熟,金风催促收割庄稼。 燕秦之地正战事频繁,而我却在林下自在地舞动。
注释:
- 衣裘尽:指衣物破旧,生活贫困。
- 薜萝: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隐士的居所。
- 心闲缘事少:心境闲适是因为事务稀少。
- 玉露:指秋露,比喻秋天的气候。
- 金风:指秋风,比喻秋天的气息。
- 燕秦:指古代的燕国和秦国,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 戎马:指战事。
- 婆娑:形容舞动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他是一位隐逸诗人,喜爱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战乱的淡漠。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居山林的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漠。诗中“十载衣裘尽,临寒隐薜萝”描绘了诗人贫困而隐逸的生活状态,而“心闲缘事少,身老爱山多”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的深厚感情。后两句“玉露催收菊,金风促剪禾”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最后一句“燕秦正戎马,林下好婆娑”则对比了战乱与隐逸生活的宁静,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载衣裘尽,临寒隐薜萝”:诗人通过“衣裘尽”和“隐薜萝”描绘了自己的贫困和隐逸生活。
- “心闲缘事少,身老爱山多”:表达了诗人因事务稀少而心境闲适,以及对山林的深厚感情。
- “玉露催收菊,金风促剪禾”: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 “燕秦正戎马,林下好婆娑”:对比了战乱与隐逸生活的宁静,突出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玉露”和“金风”比喻秋天的气候和气息。
- 对比:“燕秦正戎马”与“林下好婆娑”形成对比,突出了隐逸生活的宁静。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漠,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薜萝”:象征隐士的居所,表达了诗人的隐逸生活。
- “玉露”和“金风”:象征秋天的气候和气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薜萝”象征什么? A. 隐士的居所 B. 秋天的植物 C. 战乱的地区 D. 贫困的生活
-
诗中“玉露”和“金风”分别比喻什么? A. 秋天的气候和气息 B. 春天的气候和气息 C. 夏天的气候和气息 D. 冬天的气候和气息
-
诗中“燕秦正戎马”表达了什么? A. 诗人对战乱的关心 B. 诗人对和平的向往 C. 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D.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漠。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对比了战乱与和平生活的不同景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全部诗作。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