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
时间: 2025-04-27 07:33: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忙 徐夤 〔唐代〕 双竞龙舟疾似风,一星球子两明同。 平吴破蜀三除里,灭楚图秦百战中。 春近杜鹃啼不断,寒催归雁去何穷。 兵还失路旌旗乱,惊起红尘似转蓬。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两艘竞速的龙舟快如疾风,一颗星子在两个明亮的地方同时闪烁。平定吴国、攻破蜀国,经历了三次重大战役;消灭楚国、图谋秦国,在百战中奋斗。春天临近,杜鹃不停地啼叫;寒冷催促着归雁离去,不知何处是尽头。士兵归来时迷失了方向,旌旗散乱,惊起一片红尘,如同随风飘转的蓬草。
注释: 字词注释:
- 双竞龙舟:两艘竞速的龙舟。
- 疾似风:形容速度极快。
- 一星球子:指星星。
- 两明同:在两个明亮的地方同时出现。
- 平吴破蜀:指平定吴国和攻破蜀国。
- 三除里:三次重大战役。
- 灭楚图秦:消灭楚国,图谋秦国。
- 百战:多次战斗。
- 春近:春天临近。
- 杜鹃啼不断:杜鹃鸟不停地啼叫。
- 寒催归雁:寒冷催促着归雁离去。
- 去何穷:离去的地方没有尽头。
- 兵还失路:士兵归来时迷失了方向。
- 旌旗乱:旗帜散乱。
- 惊起红尘:惊起一片红尘。
- 似转蓬:如同随风飘转的蓬草。
典故解析:
- 平吴破蜀:指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吴国和蜀国被平定和攻破。
- 灭楚图秦:指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楚国被消灭,秦国成为图谋对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歌多以历史战争和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雄浑豪放。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描述一场历史战争后的景象,通过描绘龙舟竞速、星子闪烁、杜鹃啼叫等意象,表达了对战争的感慨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结构,展现了战争的激烈和战后的混乱。首联以龙舟竞速和星子闪烁的意象,象征战争的激烈和战场的广阔。颔联和颈联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的交织,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战后的凄凉。尾联以士兵迷失方向和旌旗散乱的景象,描绘了战后的混乱和不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通过龙舟竞速和星子闪烁的意象,象征战争的激烈和战场的广阔。
- 颔联:通过平吴破蜀和灭楚图秦的典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历史的变迁。
- 颈联:通过春近杜鹃啼叫和寒催归雁离去的自然景象,表达了战后的凄凉和不安。
- 尾联:通过士兵迷失方向和旌旗散乱的景象,描绘了战后的混乱和不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疾似风”比喻龙舟速度极快,“似转蓬”比喻红尘随风飘转。
- 对仗:如“平吴破蜀”与“灭楚图秦”,“春近杜鹃”与“寒催归雁”。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通过描绘战争的激烈和战后的混乱,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舟:象征战争的激烈。
- 星子:象征战场的广阔。
- 杜鹃:象征战后的凄凉。
- 归雁:象征战后的不安。
- 旌旗:象征战后的混乱。
- 红尘:象征战后的不安和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双竞龙舟疾似风”中的“疾似风”形容的是什么? A. 龙舟的速度 B. 星子的闪烁 C. 杜鹃的啼叫 D. 归雁的离去
-
诗中“平吴破蜀三除里”中的“三除里”指的是什么? A. 三次重大战役 B. 三个明亮的地方 C. 三种不同的景象 D. 三个不同的季节
-
诗中“春近杜鹃啼不断”中的“春近”指的是什么? A. 春天临近 B. 春天已到 C. 春天远去 D. 春天未到
-
诗中“兵还失路旌旗乱”中的“兵还失路”指的是什么? A. 士兵归来时迷失了方向 B. 士兵在战场上迷失了方向 C. 士兵在归途中迷失了方向 D. 士兵在战场上迷失了方向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 王昌龄的《出塞》: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诗词对比:
- 徐夤的《忙》与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 徐夤的《忙》与王昌龄的《出塞》:两首诗都通过描绘战争的景象,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诗歌作品。
- 《中国古代战争诗选》:收录了多首与战争相关的古代诗歌。
- 《中国古代战争史》:提供了与战争相关的历史背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