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入鲤湖》
时间: 2025-01-27 04:2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入鲤湖 徐夤 〔唐代〕 到来峭壁白云齐,载酒春游渡九溪。 铁嶂有楼霾欲堕,石门无锁路还迷。 湖头鲤去轰雷在,树杪猿啼落日低。 回首浮生真幻梦,何如斯地傍幽栖。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来到峭壁之下,白云缭绕,如同平齐。携带着美酒,春日里游历九条溪流。铁色的山峰上有楼阁,仿佛被雾霾压得快要坠落;石门敞开,没有锁,道路却让人迷失。湖中的鲤鱼跃出水面,声如轰雷;树梢上猿猴啼叫,夕阳低垂。回首看这浮生,真如梦幻一般,不如在这幽静之地栖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峭壁:陡峭的山壁。
- 白云齐:白云缭绕,与峭壁平齐。
- 九溪:指多条溪流。
- 铁嶂:形容山峰颜色如铁。
- 霾:雾霾。
- 石门:指山口或洞口。
- 湖头:湖边。
- 轰雷:形容声音巨大,如雷鸣。
- 树杪:树梢。
- 浮生:指人生。
- 幽栖:幽静的栖息地。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夤,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多以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慨为主。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游历山水的情景,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浮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对幽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日游历为背景,通过对峭壁、白云、溪流、山峰、石门、湖鲤、猿啼等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诗中“铁嶂有楼霾欲堕”和“石门无锁路还迷”两句,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和象征手法,增强了景物的动态感和神秘感。末句“回首浮生真幻梦,何如斯地傍幽栖”则是诗人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开阔,语言凝练,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山水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到来峭壁白云齐”:诗人来到峭壁之下,白云缭绕,与峭壁平齐,形成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面。
- “载酒春游渡九溪”:诗人携带着美酒,春日里游历九条溪流,享受自然的乐趣。
- “铁嶂有楼霾欲堕”:铁色的山峰上有楼阁,仿佛被雾霾压得快要坠落,形象生动。
- “石门无锁路还迷”:石门敞开,没有锁,道路却让人迷失,增加了神秘感。
- “湖头鲤去轰雷在”:湖中的鲤鱼跃出水面,声如轰雷,动静结合。
- “树杪猿啼落日低”:树梢上猿猴啼叫,夕阳低垂,营造出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
- “回首浮生真幻梦”:回首看这浮生,真如梦幻一般,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 “何如斯地傍幽栖”:不如在这幽静之地栖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铁嶂有楼霾欲堕”中的“霾欲堕”,赋予雾霾以人的动作。
- 象征:如“石门无锁路还迷”中的“无锁”象征着自由,“路还迷”象征着人生的迷茫。
- 对仗:如“湖头鲤去轰雷在,树杪猿啼落日低”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浮生如梦的感慨,以及对幽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峭壁、白云、溪流、山峰、石门、湖鲤、猿啼等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同时也表达了对纷扰世事的超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峭壁:陡峭的山壁,象征着坚定和不可动摇。
- 白云:白云缭绕,象征着纯洁和自由。
- 九溪:多条溪流,象征着生命的流动和多样性。
- 铁嶂:铁色的山峰,象征着坚韧和力量。
- 石门:山口或洞口,象征着未知和探索。
- 湖头鲤去:湖中的鲤鱼跃出水面,象征着活力和变化。
- 树杪猿啼:树梢上猿猴啼叫,象征着自然的声音和生命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铁嶂有楼霾欲堕”中的“霾”是指什么? A. 雾 B. 雾霾 C. 云 D. 雨
- 诗中“石门无锁路还迷”表达了什么意思? A. 道路畅通无阻 B. 道路封闭 C. 道路让人迷失 D. 道路安全
- 诗中“回首浮生真幻梦”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什么看法? A. 乐观 B. 悲观 C. 超脱 D. 迷茫
- 诗中“何如斯地傍幽栖”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繁华生活 B. 幽静生活 C. 忙碌生活 D. 热闹生活
答案:
- B 2. C 3. C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夤的《春入鲤湖》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徐夤的诗更多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而王维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徐夤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