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时间: 2025-04-28 02:45: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俗念
佚名 〔元代〕
全真大道理无穷,
妙得至人端的。
说破先天玄妙处,
默悟其中消息。
体物全彰,应机独露,
悟了生前毕。
虽明此理,工夫最要绵密。
低头泄漏天机,
不因师指此事如何识。
万类三才谁主运,
建立乾坤无一。
变化无穷,包含不尽,
运用无踪迹。
虚空打破,光明遍周无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探讨了全真大道的深邃与无穷,阐述了如何在生活中领悟这些道理。诗中指出,尽管揭示了先天的奥秘,真正的理解在于内心的默悟。作者强调了体悟万物的真实,提醒人们即便明白了大道理,修行的过程依然需要细致入微的努力。诗人提到,不是依赖老师的指引,才能真正领悟这些道理。最后,诗中指出宇宙万物的变化无常与无限,强调了光明的普遍性与空无的打破。
注释:
- 全真大道理:指道教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哲理。
- 妙得至人:指真正明悟道理的人。
- 先天玄妙:道教哲学中指一种在宇宙形成之前的深奥道理。
- 体物全彰:对万物的本质有了全面的理解。
- 三才:指天地人,宇宙的三种基本存在。
- 乾坤:指天地,代表整个宇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元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之一,文化上融合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上出现了诸多新风格。诗人虽然身份不明,但其作品体现了道教思想的深邃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创作背景:
在元代,道教思想影响深远,许多文人都受其熏陶。此诗的创作可能是对当时社会动荡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
诗歌鉴赏:
此诗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道教的思想精髓。开篇即以“全真大道理无穷”引入,强调了大道的广博与深刻。诗人通过对生与死、变化与不变的思考,引导读者反思人生的真谛。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交融,体现了道教“无为”的哲学思想。
诗中“低头泄漏天机”一句,启示我们真正的智慧并非来自外部的指引,而是内心的领悟与体会。此句既是对师道的思考,也是对自我修行的鼓励。诗尾的“光明遍周无极”,以广阔的视野展现了道教追求的境界——无限的光明,超越了有限的人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全真大道理无穷:道理是无穷无尽的,指大道的深邃。
- 妙得至人端的:真正明白道理的人,能感受到其中的妙处。
- 说破先天玄妙处:解读宇宙形成之前的奥义。
- 默悟其中消息:通过内心的反思领悟真理。
- 体物全彰,应机独露:理解万物的本质,灵活应对。
- 悟了生前毕:领悟的过程贯穿一生。
- 虽明此理,工夫最要绵密:即便明白道理,修行仍需细致。
- 低头泄漏天机:内心的智慧不应依赖他人。
- 万类三才谁主运:宇宙万物的主宰是谁。
- 建立乾坤无一:一切的建立与形成。
- 变化无穷,包含不尽:万物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 运用无踪迹:运用这些道理时无形无踪。
- 虚空打破,光明遍周无极:超越虚空,达到光明的境界。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宇宙的变化比作无尽的道理,体现了道家的哲学深意。
- 排比:结构上多次使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对宇宙法则的理解与内心的修行,强调自我领悟的重要性,以及对变化的接受与包容。诗人希望通过对大道的理解,引导读者走向内心的光明与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全真:象征真实、真理的追求。
- 光明:象征智慧与明悟。
- 虚空:代表世俗的纷扰与空洞的追求。
- 三才:指代天地人,象征宇宙的基本构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什么主题?
- A. 爱情
- B. 生命的意义
- C. 道教哲学
- D. 自然景观
-
“低头泄漏天机”中的“天机”指的是什么?
- A. 机密
- B. 自然法则
- C. 人生哲理
- D. 未来命运
-
诗中提到的“三才”包括哪三者?
- A. 天地人
- B. 水火土
- C. 阴阳和谐
- D. 过去现在未来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道教经典,探讨道的哲理。
- 《红楼梦》中的诗词:反映了人生的哲学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李白更注重人生的豪情与痛快,而该诗则更专注于内心的修行与哲理的领悟。
参考资料:
- 《道教文化史》
- 《元代诗歌研究》
- 《古代哲学与文学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