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时间: 2025-04-28 01:41:54

西南城上高高处,望月分明似玉钩。

朱槛入云看鸟灭,

绿杨如荠绕江流。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今日卷帘天气好,不劳骑马看扬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窦巩 〔唐代〕

西南城上高高处,望月分明似玉钩。 朱槛入云看鸟灭,绿杨如荠绕江流。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今日卷帘天气好,不劳骑马看扬州。

白话文翻译:

在西南城墙的高处,我望见月亮清晰如同玉钩。 红色的栏杆伸入云端,看着鸟儿消失,绿杨树像荠菜一样环绕着江流。 可以肯定有客人嫌弃陈旧的床榻,从此再也没有人登上庾楼。 今天卷起帘子,天气晴好,不需要骑马去扬州观赏。

注释:

  • 玉钩:比喻明亮的月亮。
  • 朱槛:红色的栏杆。
  • 荠:一种野菜,这里比喻绿杨树的茂密。
  • 陈榻:陈旧的床榻。
  • 庾楼:古代的名楼,这里指高处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窦巩,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这首诗是他在登高望远时所作,献给淮南的李相公,表达了对美景的欣赏和对友人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一个晴朗的夜晚,作者登上城墙高处,远望月亮和周围的景色,感慨时光流转,人事变迁,同时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为背景,通过对月、鸟、杨树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诗中“望月分明似玉钩”一句,用玉钩比喻月亮,形象生动,展现了月光的明亮和美丽。后文通过对朱槛、绿杨的描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最后两句通过对陈榻和庾楼的提及,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时光的无情,而“今日卷帘天气好”则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南城上高高处,望月分明似玉钩。”:首句点明地点和时间,通过“高高处”和“玉钩”的比喻,展现了登高望月的场景。
  2. “朱槛入云看鸟灭,绿杨如荠绕江流。”:第二句通过对朱槛和绿杨的描写,增强了诗的视觉美感,同时“看鸟灭”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3.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第三句通过对陈榻和庾楼的提及,暗示了人事的变迁和时光的无情。
  4. “今日卷帘天气好,不劳骑马看扬州。”: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不需要远行就能享受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钩”比喻月亮,形象生动。
  • 拟人:如“看鸟灭”赋予鸟儿以人的行为,增强了诗的动感。
  • 对仗:如“朱槛入云”与“绿杨如荠”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景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人事变迁和时光无情的主题。

意象分析:

  • 玉钩:比喻明亮的月亮,象征美好和纯洁。
  • 朱槛:红色的栏杆,象征高贵和坚固。
  • 绿杨:茂密的杨树,象征生机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玉钩”比喻的是什么? A. 月亮 B. 星星 C. 太阳 D. 灯笼

  2. “朱槛入云看鸟灭”中的“朱槛”指的是什么? A. 红色的门 B. 红色的栏杆 C. 红色的墙 D. 红色的桥

  3. 诗中提到的“庾楼”是指什么? A. 古代的名楼 B. 古代的床榻 C. 古代的桥梁 D. 古代的城墙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月亮为背景,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
  • 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背景,但表达的是对故乡的思念。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窦巩的全部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提供了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