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早春松江野望 窦巩 〔唐代〕 江村风雪霁,晓望忽惊春。 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 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 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
白话文翻译: 江边的村庄风雪停了,清晨望去忽然感到春天的气息。 农民早早地来到田里耕作,喜鹊忙着筑巢,叫声频繁。 小树带着花儿被移栽,新插的槿树篱笆显得格外新鲜。 有什么事情比无事更胜一筹呢?无论贫穷还是通达,都任由命运安排。
注释:
- 风雪霁:风雪停止,天气转晴。
- 晓望:清晨的眺望。
- 耕地人:指农民。
- 营巢鹊语频:喜鹊忙着筑巢,叫声频繁。
- 带花移树小:小树带着花儿被移栽。
- 插槿作篱新:新插的槿树篱笆。
- 穷通:贫穷和通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窦巩,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田园风光和生活哲理。此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田园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诗人观察到早春时节江村的变化,感受到春天的到来,以及农民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从而引发了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早春江村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风雪过后的清晨,农民的勤劳和自然界的生机。诗中“忽惊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突然到来的惊喜,而“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则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活力。后两句“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进一步以具体的自然景象来体现春天的更新和生机。结尾的“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超然态度,无论境遇如何,都能随遇而安,任由命运安排。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村风雪霁,晓望忽惊春。
- 风雪过后,江村的清晨,诗人忽然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 耕地人来早,营巢鹊语频。
- 农民早早地来到田里耕作,喜鹊忙着筑巢,叫声频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
- 带花移树小,插槿作篱新。
- 小树带着花儿被移栽,新插的槿树篱笆,体现了春天的更新和生机。
- 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
- 诗人思考什么事情比无事更胜一筹,无论贫穷还是通达,都任由命运安排,体现了超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拟人:“营巢鹊语频”中,喜鹊被赋予了人的行为,忙着筑巢,叫声频繁,增强了生动感。
- 对比:“何事胜无事”中,通过对比“有事”和“无事”,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早春江村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命运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 风雪霁:象征着冬天的结束和春天的到来。
- 耕地人:象征着勤劳和春天的生机。
- 营巢鹊语频:象征着春天的活力和自然界的生机。
- 带花移树小:象征着春天的更新和生机。
- 插槿作篱新:象征着春天的更新和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忽惊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冬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到来 C. 风雪的停止 D. 农民的勤劳
- “营巢鹊语频”中的“鹊语”指的是什么? A. 喜鹊的叫声 B. 喜鹊的歌声 C. 喜鹊的筑巢 D. 喜鹊的飞翔
- 诗的最后一句“何事胜无事,穷通任此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A. 积极进取 B. 消极逃避 C. 超然随和 D. 悲观失望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春天景象,但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田园风光,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 vs 窦巩《早春松江野望》:两者都描绘春天,但杜甫更多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而窦巩则更多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窦巩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