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竹》
时间: 2025-04-28 15:19:35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无俗念 竹
作者: 丘处机 〔元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虚心翠竹,禀天然一气生来清独。
月下风前堪赏玩,嘲谑令人无俗。
嫩叶萧骚,隆冬掩映,秀出千林木。
英姿光润,状同玄辅寒玉。
好事东里田侯,南溪新种,使我开青目。
尽日高吟窗外看,风筠梢摇绿。
冉冉幽香,萧萧疏影,坐卧清肌肉。
云龛闲伴,雅怀惟称仙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翠竹的清雅与超然。竹子虚心而挺拔,自然地展现出一种清净的气质。月光下和风中都适合欣赏竹子的美,竹子嘲讽那些庸俗的情感。嫩绿的竹叶在隆冬中依然生机勃勃,显得在千林中尤为出众。竹子的姿态优雅,宛如寒玉般光润。东边的田地和南溪的竹子,让我心中开阔,心情愉悦。整天在窗外吟唱,目光投向摇曳的竹梢,感受到那淡淡的幽香和稀疏的影子,身心都在这清幽中得以放松。悠闲的环境,令我只觉得心怀高雅,享受着如仙人般的幸福。
注释:
- 虚心: 形容竹子谦逊的品质。
- 翠竹: 指绿色的竹子,象征高洁。
- 嘲谑: 嘲笑、讽刺,借竹子表达对庸俗的鄙视。
- 萧骚: 形容竹叶的轻盈和摇曳。
- 寒玉: 比喻竹子的光润和清冷之美。
- 云龛: 指一种清幽的环境,象征内心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丘处机,字宗道,号大隐,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他一生致力于道教的修炼与传播,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丘处机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体现出他对竹子的喜爱,借竹表达清高雅洁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开篇用“虚心翠竹”引入,强调竹子的谦逊与清秀,立刻让人感受到竹子给予的宁静气息。接下来,诗人通过描绘月下、风前的竹子,进一步表达了竹子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之美。竹子不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诗人思想的寄托,象征着一种超脱于世俗的精神追求。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生动,诗人用“英姿光润”、“寒玉”等形象生动地传达出竹子的优雅与清新。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细致观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他通过“尽日高吟窗外看”,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云龛闲伴,雅怀惟称仙福”,则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总结,显示出其内心的淡泊与宁静。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首句描绘竹子的清新气质。
- 次句强调在月光与风中欣赏竹子的乐趣,反映出诗人对庸俗的嘲讽。
- 第三句表现冬季中竹子的顽强生机,展现竹子的独特魅力。
- 第四句使用“寒玉”喻竹,展现其光泽和高洁。
- 第五句提到东里田侯与南溪的新种,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启。
- 第六句表现诗人对自然美的陶醉与享受。
- 第七、八句则进一步描绘诗人理想中清雅的生活。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寒玉”形容竹子的光润,增强了竹子的美感。
- 拟人: 竹子被赋予“嘲谑”的人性特质,表现其超凡脱俗的品质。
- 对仗: 诗中对称的结构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的超脱,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清雅高洁的心境。
意象分析:
- 竹: 象征清高、坚韧与超脱,反映诗人内心的理想与追求。
- 月光: 代表清静与美好,寓意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幽香与疏影: 象征着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状态,体现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描绘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竹子
b) 花朵
c) 山川 -
诗中“寒玉”用来形容什么? a) 竹子的光泽
b) 冰雪的洁白
c) 水的清澈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庸俗的嘲讽? a) 描述竹子的生长
b) 通过竹子的性格
c) 对生活的感悟
答案:
- a) 竹子
- a) 竹子的光泽
- b) 通过竹子的性格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 丘处机《无俗念 竹》与王维《竹里馆》可作对比,前者注重清高与超脱,后者则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两者都反映了对竹子的喜爱,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元代诗歌研究》
- 《丘处机全诗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