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鸣鹤馀音卷之一》
时间: 2024-10-23 03:14: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年学道,遇明师指破神仙真诀。
一句便知天外事,万载千年疑绝。
见色明心,闻声悟道,此理难言说。
玄关斡运,心生无限欢悦。
放开匝地清风,迷云散尽,露出青霄月。
万里乾坤明似水,一色寒光皎洁。
玉户推开,珠帘高卷,坐对千岩雪。
人牛不见,悟个不生不灭。
白话文翻译:
十年的求道经历中,我遇到了明智的老师,教我破译了神仙的真谛。
一句话便让我明了天外的事情,万载千年的疑惑也随之消解。
通过看到色彩我明了心境,通过听到声音我领悟了道理,这种道理难以用言语表达。
在玄关的运转中,我的心生出无限的喜悦。
放开四周的清风,迷雾散去,露出了天空中的明月。
浩瀚的天地明亮如水,寒光一片皎洁。
推开玉门,卷起珠帘,坐对着千山万岩的雪景。
人和牛的身影都不再可见,领悟了不生不灭的真理。
注释:
- 十年学道:指作者花费十年的时间学习道理。
- 明师:指有智慧的老师。
- 神仙真诀:指道教的真理或秘诀。
- 天外事:指超越世俗的事物。
- 见色明心:通过看到外物而明了内心的道理。
- 玄关:道教中形容心灵的入口。
- 无限欢悦:心中产生无尽的快乐。
- 匝地清风:四周的清风。
- 青霄月:指高空中的明月。
- 万里乾坤:形容广阔的天地。
- 人牛不见:人和牛的影像消失,暗指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郝大通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致力于道教的修炼与传播。他的诗作常常融入道教的哲学思想,强调内心的修炼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他深厚的道教修炼过程中,表达了他对道理的领悟以及内心的喜悦,反映了元代社会对道教文化的认可和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道教文化中追求心灵自由与超然境界的思想。诗人通过十年的修道,遇到了能够指引他的人,揭示了“神仙真诀”的奥秘。一句便知“天外事”,展现了领悟的迅速和彻底,意味着真理的到来可以瞬间消除内心的长久疑惑。接着,诗中提到的“见色明心,闻声悟道”,强调了通过感官的体验来达到心灵的觉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的自然景象,清风、明月、千岩雪,构成了一幅超然的理想境界,暗示修道带来的心灵解放与快乐。诗歌最后一句“人牛不见,悟个不生不灭”,则是对达观与超脱的最终归宿的追求,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超然理解。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高远,既有道教修炼的严肃性,又不乏对自然的深刻体验,令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与欢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十年学道,遇明师指破神仙真诀。
- 表达了作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终于在明师的指导下领悟了道理。
-
一句便知天外事,万载千年疑绝。
- 一句话的领悟让他明白了许多深奥的道理,历史上的疑惑也随之消失。
-
见色明心,闻声悟道,此理难言说。
- 通过感官的体验来理解道理,这些道理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
-
玄关斡运,心生无限欢悦。
- 通过内心的运转,感受到无尽的快乐。
-
放开匝地清风,迷云散尽,露出青霄月。
- 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迷雾消散,明月高悬。
-
万里乾坤明似水,一色寒光皎洁。
- 描述天地的辽阔与明亮,寒光如水般清澈。
-
玉户推开,珠帘高卷,坐对千岩雪。
- 表达了对美丽自然景象的欣赏,心境的开阔。
-
人牛不见,悟个不生不灭。
- 最终达到一种超然境界,理解生与死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万里乾坤明似水”,将天地与水的清澈相提并论,增强了意象。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形成和谐的韵律。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修道者通过内心的觉悟与自然的和谐,最终达到一种超越生死的境界,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 清风:象征自然的纯净与心灵的宁静。
- 青霄月:象征理想与追求的终极目标。
- 千岩雪:代表着自然的壮丽与内心的平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郝大通是哪一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元代
- D. 明代
-
在诗中,诗人通过什么方式来领悟道理?
- A. 读书
- B. 见色明心,闻声悟道
- C. 旅行
- D. 交友
-
“人牛不见”表达了什么样的境界?
- A. 生活的困惑
- B. 超然的理解
- C. 世俗的烦恼
- D. 追逐名利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的经典著作,探讨道教哲学。
- 《庐山谣》:李白的诗作,描绘自然与道理的结合。
诗词对比:
- 比较郝大通与王维的自然诗歌,郝大通更侧重于内心的体验,而王维则强调自然的美感与哲理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道教文化与文学》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