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蓑衣 *溪皆呼蓑衣先生景金本注云,》
时间: 2025-01-10 22:20: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俗念 蓑衣
深溪古岸,到秋来莎密茸茸无极。
楝择修纤归洞府,虚落晴天吹炙。
两束丝乾,千条绳就,不假良工织。
闲轩亲自,结成渔父装饰。
时伴樵牧嬉游,青山绿水,带雨和烟适。
妙绝珍幽径晚,披雪冲开芦荻。
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
佗年功满,化云天上无迹。
白话文翻译
在深溪的古岸上,秋天来临时,满地的莎草密密麻麻,蔚为壮观。
挑选楝树的纤细枝条回到我的洞府,晴天的微风轻轻吹拂,感觉十分舒适。
用两束丝绳编成,千条绳索交错而成,完全不需要工匠的精巧技艺。
在闲适的轩窗前,亲自把它做成渔夫的装饰。
时而伴着樵夫和牧童嬉戏游玩,青山绿水之间,雨霭缭绕,烟雾朦胧,十分惬意。
在幽静的小径上,傍晚时分,雪白的芦苇被冲开,景色格外迷人。
我本来忘记了自己的名字,大家都称我为蓑衣客。
在过去的岁月中,心中充实,已然化作天上的云影,没有任何踪迹。
注释
- 莎密:莎草茂密的样子。
- 楝:楝树,常用于制作工具或装饰。
- 虚落:形容晴天的微风轻柔。
- 丝乾:指用丝绳编织。
- 闲轩:闲适的房间或窗户。
- 蓑衣:古代渔夫常用的防雨衣物。
- 樵牧:樵夫和牧童,象征着田园生活的朴素。
- 披雪:雪白的芦苇被风吹动,形成的景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丘处机(1148年-1227年),元代道士,著名的道教领袖和诗人。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隐逸生活的理想,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作为一位道士,丘处机崇尚隐逸,追求与自然的和谐。他的这首《无俗念 蓑衣》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无俗念 蓑衣》是一首典型的道教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溪边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悠闲的氛围。诗中“莎密茸茸无极”描绘了秋天的草木繁茂,营造出一种丰盈的自然感;而“闲轩亲自,结成渔父装饰”则表现了诗人亲手制作的简单生活,传达出一种自给自足的快乐。通过“时伴樵牧嬉游”可以看出,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与樵夫和牧童的嬉戏,展现出一种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外,诗的最后两句“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则突显了作者对名利的超然态度,表达了他对世俗的淡泊与对自我身份的认同。整首诗情景交融,充满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田园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深溪古岸:描绘一个隐秘而古老的溪边,营造出一个宁静的场景。
- 秋来莎密茸茸无极:秋天来临时,草丛茂密,展现自然的丰盈。
- 楝择修纤归洞府:挑选楝树的细枝,回到隐居的洞府,体现隐士生活的简朴。
- 虚落晴天吹炙:晴天的微风轻轻吹拂,带来舒适的感觉。
- 两束丝乾:用两束丝绳编织,表现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
- 闲轩亲自,结成渔父装饰:在自己的房间里亲手制作渔夫的装饰,展现生活的乐趣。
- 时伴樵牧嬉游:与樵夫和牧童一同嬉戏,表现一种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 青山绿水,带雨和烟适:青山绿水之间,雨雾弥漫,营造出朦胧的美感。
- 妙绝珍幽径晚:描绘傍晚时分的小径,景色优美而宁静。
- 披雪冲开芦荻:雪白的芦苇被风吹动,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我本忘名,人皆易号:诗人淡泊名利,选择与世无争的生活方式。
- 唤作蓑衣客:大家称呼他为“蓑衣客”,表明他与自然的亲近。
- 佗年功满,化云天上无迹:在过去的岁月中,已然化作云烟,体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的生活比作蓑衣客,表达隐逸的心境。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情感,展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对仗:诗中“青山绿水,带雨和烟适”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自然、隐逸生活的理想,反映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与对自然的向往,体现了道教的哲学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深溪:象征隐逸与宁静。
- 莎草:代表自然的丰盈与生命力。
- 楝树:象征质朴与简单。
- 蓑衣:象征隐士生活与自然的结合。
- 青山绿水:代表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蓑衣”代表什么?
- A) 渔夫的装饰
- B) 农夫的工具
- C) 诗人的名号
-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追求名利
- B) 淡泊名利
- C) 依赖他人
-
诗中“青山绿水”意在表现什么?
- A) 大自然的和谐美
- B) 城市的繁华
- C) 诗人的孤独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丘处机《无俗念 蓑衣》与王维《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丘处机更强调生活的乐趣与隐逸,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清幽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丘处机研究》
- 《道教文化与诗歌》
此诗不仅展现了丘处机的个性与哲学思想,也为我们提供了对隐逸生活的深刻思考,是古代诗词中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