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俗念》
时间: 2025-01-11 01:35:1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无俗念
茅庵交坐,任清虚冷淡,心香频爇。
认得元初真面目,万法同归无别。
行若闲云,坐犹空谷,动静成休歇。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难说。
仰高弥远钻坚,瞻前忽后,一点元无缺。
语默仙凡俱契妙,禅道虚无寂灭。
遍量忘知,盈壤靡觉,表里圆通彻。
玄天独露,一轮无相心月。
白话文翻译:
在茅草小庵中,静坐在一起,任凭清冷的虚空笼罩,心中的香火频频点燃。
我识得元初的真实面目,万法皆归同一,没有分别。
行走如闲云,坐着如空谷,动与静皆成休息。
重重的玄妙,信任的道理,张嘴难以言说。
仰望高远,向坚固的真理钻探,前瞻与后顾之间,一点都没有缺失。
言语与沉默,仙人与凡人皆契合无上妙理,禅道的虚无与寂灭。
无所不量,无所不知,满盈之地难以觉察,内外圆通彻底。
玄天独自显露,心中无相的明月如一轮清辉。
注释:
- 茅庵:茅草搭建的小庙或居所,通常与隐士生活有关。
- 心香:比喻内心的清净与宁静。
- 元初:指宇宙的本源或初始状态,通常与道教哲学有关。
- 重玄之妙:指深奥的道理或哲理。
- 玄天:道教中代表宇宙原理的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此诗作者为佚名,生活在元代,元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许多文人对道教和禅宗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探索。
创作背景:
本诗可能是在一种修行或静坐的氛围中创作,旨在表达对道理的领悟和内心的宁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诗歌鉴赏:
《无俗念》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的诗歌。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内心的反思,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真理的境界。从“茅庵交坐”到“心香频爇”,诗人以简约的场景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宁静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超脱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诗中提到的“万法同归无别”,则进一步强调了万物一体的思想,体现出道教和禅宗的哲学特征。
整首诗在意象上结合了“云”、“谷”、“月”等自然元素,突显了内心的宁静与空灵。诗人通过对动静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体现了道教的洒脱与禅宗的智慧。最后提到的“玄天独露,一轮无相心月”,更是将内心的宁静与宇宙的广阔相结合,显示出一种深邃的智慧和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茅庵交坐: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或同道者在小庵中共同坐下,营造出一种安静的环境。
- 任清虚冷淡,心香频爇:表达了对外在清冷的接受,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清香的频繁点燃。
- 认得元初真面目,万法同归无别:领悟到事物的本质,无论外在表现如何,最终都是一种归一的状态。
- 行若闲云,坐犹空谷:用“闲云”和“空谷”来比喻行为的随意与内心的宁静。
-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难说:强调深奥的道理无法用言语准确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行若闲云”形象生动。
- 对仗:如“动静成休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心月”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明亮。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超然,强调物质世界的虚幻与精神世界的真实,体现了道教与禅宗的哲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庵:象征隐居与静谧。
- 云:象征自由与无拘束。
- 月:象征清明与内心的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万法同归无别”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物质的丰富
- B. 万物一体的哲学
- C. 个人的孤独
- 答案:B
-
“重玄之妙,信知擘口难说”中的“擘口”是什么意思?
- A. 听
- B. 说
- C. 闭嘴
- 答案:B
-
诗中的“玄天”象征着什么?
- A. 物质世界
- B. 宇宙的原理
- C. 个体的命运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侍御》(韩愈)
诗词对比:
- 《无俗念》与《静夜思》:两者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的思索,但《无俗念》更强调哲理和道理的探究,而《静夜思》则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精选》
- 《道教与中国诗歌》
- 《禅宗思想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