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泉山
作者: 黎兆勋 〔清代〕
翠壁缘岩转,长林上碧空。
泉飞龙硐雪,人坐鹤巢风。
佛火诸天迥,香云大壑通。
非非真想处,还拟问灵宫。
白话文翻译
在翠绿的崖壁上,山水环绕而转,长长的树林在碧蓝的天空上延伸。泉水飞溅如龙,雪花飘落在山洞中,人在鹤的巢中乘风而坐。佛光照耀着遥远的天空,香云在大峡谷中流通。这里并非真实的想象之地,我还想再问问那灵秀的宫殿。
注释
字词注释
- 翠壁:指翠绿色的崖壁。
- 缘岩转:环绕着岩石蜿蜒而行。
- 长林:指高大的树林。
- 碧空:形容清澈的蓝天。
- 泉飞龙硐:泉水如龙般飞溅,硐指山洞。
- 鹤巢风:比喻人坐在高处,享受风的轻抚。
- 佛火:指佛教的光明,象征神圣、智慧。
- 香云:香气弥漫的云气。
- 非非真想处:不是只存在于想象之中的地方。
- 灵宫:指仙境或神秘的宫殿。
典故解析
- “鹤巢”:鹤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和高洁,这里借用鹤的巢来形容人坐在高处的悠然自得。
- “佛火”:常常用来比喻智慧和灵性,代表一种超脱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黎兆勋,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景色,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南泉山》创作于黎兆勋游历南泉山时,诗中展现了山水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敬仰与对超脱境界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泉山》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以清新婉约的笔调展现了南泉山的秀美风光和诗人内心的宁静。诗的前两句通过生动的描写,渲染了山水的奇美:翠壁环绕,长林绵延,给人一种如画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泉飞龙硐雪”和“人坐鹤巢风”的意象,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诗人仿佛坐在鹤的巢中,享受着自然的风、泉水的清凉。
最后两句则转入对精神世界的探讨,诗人表示在这样的自然景色中,虽然身处非非真想之处,但他仍然希望能问询“灵宫”的奥秘,展现了对真理和超脱境界的渴望。整首诗通过形象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引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灵性世界的探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壁缘岩转:描绘南泉山的崖壁如翠色一般,蜿蜒曲折。
- 长林上碧空:高大的树林在碧蓝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清晰。
- 泉飞龙硐雪:泉水飞溅如龙,雪花飘落在山洞里,展现出山水的活力。
- 人坐鹤巢风:人坐在高处,享受着幽静的环境和清风。
- 佛火诸天迥:佛光普照,超越了世俗的界限。
- 香云大壑通:香气的云雾流动在大峡谷之间,意境深远。
- 非非真想处:不是仅仅存在于想象的地方。
- 还拟问灵宫:诗人希望进一步探索灵性的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泉飞龙硐雪”,将泉水比作飞龙,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境界的追寻,通过山水景色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心灵的宁静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壁:象征自然的美丽与高洁。
- 长林:代表生命的延续与繁盛。
- 泉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灵动。
- 鹤巢:象征超脱、悠然的生活状态。
- 佛火:象征智慧的光辉与精神的追求。
- 香云:象征灵性与和谐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翠壁缘岩转”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A. 碧海
B. 翠绿的山崖
C. 金色的沙丘
D. 浪花飞溅 -
“人坐鹤巢风”中鹤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平凡
B. 富贵
C. 高洁与长寿
D. 忧伤 -
诗中提到的“灵宫”指代什么? A. 现实中的宫殿
B. 心灵的理想境界
C. 物质的享受
D. 一处旅游胜地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南泉山》与王维的《鹿柴》都描绘了自然的景色,并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王维的诗作更注重意境的营造,而黎兆勋的诗则在语言上更为清新直接,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山水诗研究》
- 《诗词解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