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别鲁王》
时间: 2025-01-27 03:24: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别鲁王
作者: 杨思玄 〔唐代〕
元王诗传博,文后宠灵优。
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
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
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
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
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赞美鲁王的才华横溢与受宠之荣。文采斐然,受到朝廷的青睐。像鹤一样的华盖摇动着天子的眷顾,龙的纹章送他远行。函关处疏通了别离的道路,灞水岸边引导他启程。北边的树林分开了园中的树木,东边的河水流出御沟。鸟儿的鸣叫似乎碎成羽毛,骑马的身影轻轻摇曳在花丛中。圣明的恩泽普及到九天之上,天文的七曜环绕着他。希望他能献上优雅的乐曲,带着华丽的簪带奉上鸣球。
注释:
字词注释:
- 元王:指鲁王,古代对王的尊称。
- 鹤盖:象征尊贵的车盖,表示高贵的身份。
- 龙章:象征皇权,表明受到皇帝的重视。
- 函关:指关口,疏通离别的道路。
- 灞岸:指灞水岸边,寓意离别之地。
- 骑影:骑马的身影,象征出行。
- 圣泽:指皇帝的恩泽。
- 方图:指计划或图谋,献上雅乐。
典故解析:
- 鹤盖与龙章:古代文人常用此类意象表达对权贵的赞美,寓意高贵与权威。
- 九垓与七曜:九天与七星的说法,表示天子恩泽普及,象征极高的地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思玄,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咏物、抒情等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因鲁王即将离开而作,表达对他的赞美与惜别之情。唐代的政治环境和文人之间的关系也促使诗人写下此篇。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多种意象展现了鲁王的高贵与才华,诗中用鹤盖与龙章象征鲁王的威仪和荣耀,展现出浓厚的政治色彩。诗人在描写鲁王离去时,使用了“函关”和“灞岸”这些词语,表现出离别的愁绪与不舍。诗的最后几句提到圣泽和雅乐,既是对鲁王的祝福,也是对其前途的美好期望。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既有对鲁王的赞美,又有对离别的感慨,情感深厚而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朋友的祝福,体现了唐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元王诗传博,文后宠灵优。:赞美鲁王诗才广博,文章受到宠爱。
- 鹤盖动宸眷,龙章送远游。:高贵的车盖象征着皇帝的眷顾,带着龙的纹章,象征着尊贵的身份,送他远行。
- 函关疏别道,灞岸引行舟。:离别的道路顺畅,灞水岸边引导着船只启程。
- 北林分苑树,东流溢御沟。:北方的树林分开,东边的水流出御沟,象征着远行的开始。
- 鸟声含羽碎,骑影曳花浮。:鸟儿的鸣叫如羽毛般轻盈,骑马的身影在花丛中轻轻摇曳。
- 圣泽九垓普,天文七曜周。:皇恩普及至九天之上,天文的七曜环绕着鲁王,象征着他受宠的地位。
- 方图献雅乐,簪带奉鸣球。:希望鲁王能献上优雅的乐曲,带着华丽的簪带奉上鸣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鲁王比作鹤与龙,强调其高贵和才能。
- 拟人:鸟声含羽碎,赋予鸟声以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鲁王的赞美与祝福,展示出唐代文人对友人离别的惜别之情。在赞美中透出浓厚的情谊与期许,体现了诗人与鲁王间的深厚友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鹤盖:象征尊贵与高雅。
- 龙章:权力与荣耀的象征。
- 灞岸:离别之地,寓意离愁。
- 圣泽:帝王的恩泽,象征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鹤盖”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高贵的身份
B. 离别的愁绪
C. 友谊
D. 自然的美 -
诗中提到的“九垓”指的是: A. 九天
B. 九个城市
C. 九种乐器
D. 九条河流 -
“骑影曳花浮”中的“骑影”指的是: A. 骑马的身影
B. 骑车的身影
C. 骑士的影子
D. 骑狗的身影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甫》 by 王之涣
- 《送别》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杨思玄的此诗都体现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后者则更加侧重于政治与身份的象征,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离别时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