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龙》

时间: 2025-02-04 15:43:22

孤根蟠屈浸冰壶,蛰裹阳和发朽枯。

雪树鳞封寒水玉,月梢颔吐夜明珠。

暗香吹冷龙涎湿,疏影涵清蜕骨癯。

安得华光叶公笔,共描云水卧云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梅龙 黄庚 〔宋代〕

孤根蟠屈浸冰壶,蛰裹阳和发朽枯。 雪树鳞封寒水玉,月梢颔吐夜明珠。 暗香吹冷龙涎湿,疏影涵清蜕骨癯。 安得华光叶公笔,共描云水卧云图。

白话文翻译

孤独的梅树根在冰冷的壶中盘曲,冬眠中蕴含着阳和之气使枯朽复苏。 雪覆盖的树枝像鳞片封住了寒冷的水玉,月光下的梢头吐露出夜明珠般的光芒。 暗香在冷风中吹拂,龙涎香湿润,稀疏的影子映照出清瘦的身姿。 如何能得到华光叶公的笔,共同描绘云水间的卧云图。

注释

  • 孤根:指梅树的根部。
  • 蟠屈:盘曲。
  • 冰壶:比喻寒冷的环境。
  • 蛰裹阳和:比喻冬眠中蕴含的生机。
  • 发朽枯:使枯朽复苏。
  • 雪树鳞封:形容雪覆盖的树枝像鳞片。
  • 寒水玉:比喻寒冷的雪。
  • 月梢颔吐:形容月光下的梢头吐露出光芒。
  • 夜明珠:比喻月光。
  • 暗香吹冷:形容梅花的香气在冷风中飘散。
  • 龙涎湿:比喻香气湿润。
  • 疏影涵清:形容梅花的影子稀疏而清瘦。
  • 蜕骨癯:比喻清瘦的身姿。
  • 华光叶公笔:比喻高超的绘画技艺。
  • 云水卧云图:比喻自然景色的画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环境中的坚韧与美丽,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妙的修辞,展现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坚韧与美丽。首联“孤根蟠屈浸冰壶,蛰裹阳和发朽枯”描绘了梅花在寒冷环境中的顽强生命力,通过“孤根”和“冰壶”的比喻,突出了梅花的孤独与坚韧。颔联“雪树鳞封寒水玉,月梢颔吐夜明珠”则通过“雪树”和“月梢”的描绘,展现了梅花在雪中的美丽和月光下的光辉。颈联“暗香吹冷龙涎湿,疏影涵清蜕骨癯”通过“暗香”和“疏影”的描绘,传达了梅花的香气和清瘦的身姿。尾联“安得华光叶公笔,共描云水卧云图”则表达了作者对高超绘画技艺的向往,希望能将梅花的美丽永久地描绘下来。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孤根蟠屈浸冰壶:描绘梅树根部在寒冷环境中的盘曲状态,比喻梅花的坚韧。
  2. 蛰裹阳和发朽枯:比喻梅花在冬眠中蕴含的生机,使枯朽复苏。
  3. 雪树鳞封寒水玉:形容雪覆盖的树枝像鳞片,比喻寒冷的雪。
  4. 月梢颔吐夜明珠:形容月光下的梢头吐露出光芒,比喻月光。
  5. 暗香吹冷龙涎湿:形容梅花的香气在冷风中飘散,比喻香气湿润。
  6. 疏影涵清蜕骨癯:形容梅花的影子稀疏而清瘦,比喻清瘦的身姿。
  7. 安得华光叶公笔:表达对高超绘画技艺的向往。
  8. 共描云水卧云图:希望能将梅花的美丽永久地描绘下来。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冰壶”、“夜明珠”、“龙涎湿”等。
  • 拟人:如“蛰裹阳和”、“月梢颔吐”等。
  • 对仗:如“孤根蟠屈”与“蛰裹阳和”,“雪树鳞封”与“月梢颔吐”等。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梅花在严寒中的坚韧与美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根:梅树的根部,象征坚韧。
  • 冰壶:寒冷的环境,象征严寒。
  • 雪树:雪覆盖的树枝,象征美丽。
  • 月梢:月光下的梢头,象征光辉。
  • 暗香:梅花的香气,象征高洁。
  • 疏影:梅花的影子,象征清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根蟠屈浸冰壶”中的“冰壶”比喻什么? A. 寒冷的环境 B. 梅花的根部 C. 雪覆盖的树枝 D. 月光下的梢头

  2. 诗中“月梢颔吐夜明珠”中的“夜明珠”比喻什么? A. 寒冷的环境 B. 梅花的根部 C. 雪覆盖的树枝 D. 月光

  3. 诗中“安得华光叶公笔”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A. 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B. 对自然美的赞美 C. 对高超绘画技艺的向往 D. 对梅花的坚韧的赞美

答案

  1. A
  2. D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梅花》: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
  • 陆游《卜算子·咏梅》: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坚韧品格的赞美。

诗词对比

  • 黄庚的《梅龙》与王安石的《梅花》都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向往,但黄庚的诗更注重梅花的美丽和光辉,而王安石的诗更注重梅花的孤独和坚韧。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黄庚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丰富的古代诗歌鉴赏资料,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